八月远方 - 动态 - 第 200 / 1320 页
2025-06-17 19:00

美联储传声筒:若非关税对价格构成的风险,美联储本周将准备降息

发布时间:2025-06-17 18:16:41


“美联储传声筒”Nick Timiraos:有充分的理由认为,如果不是因为关税对价格构成的风险,美联储本周本来准备降息,因为近期通胀有所改善。 Nick Timiraos认为,过去五年已经改变了人们对通货膨胀的看法,以及可能发生的情况。(财联社)


来源:36氪

 

2025-06-17 19:00

中超控股:多家子公司拟合计中标10.61亿元项目

发布时间:2025-06-17 18:15:17


36氪获悉,中超控股公告,公司全资子公司明珠电缆、远方电缆、长峰电缆及控股子公司中超电缆近日中标多项电力电缆项目,中标金额共计10.61亿元。此次中标金额占公司2024年度经审计营业总收入的19.29%。


来源:36氪

 

2025-06-17 19:00

全球AI大会东京站落幕,WaytoAGI创始人:助力中国企业“出海”日本市场

发布时间:2025-06-17 18:13:18


36氪获悉,近日,为期两天的“全球AI大会东京站”(Global AI Conference Tokyo)在东京樱美林大学新宿校区落幕。大会上,24个项目角逐黑客松百万奖金,其中《Shotmarks》(截图智能管理)、《Campai》(X营销AI助手)分获冠军。据了解,

本次大会主办方WaytoAGI作为国内最大的AI开源知识社区,WaytoAGI在飞书的开源知识库累计访问量已超过3000万。其创始人AJ表示,本次大会充分展现了全球AI社群的活力与创造力,以更有效地助力中国企业“出海”日本市场。


来源:36氪

 

2025-06-17 19:00

黑芝麻:收到广西证监局警示函

发布时间:2025-06-17 18:10:18


36氪获悉,黑芝麻公告,公司及相关责任人收到广西证监局出具的《关于对南方黑芝麻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及有关责任人采取出具警示函措施的决定》。经查,公司存在以下问题:控股股东及关联方非经营性资金占用;违规对外担保。此外,公司还存在公司治理不规范问题,检查发现有关人员违规担任股东大会监票人,通过通讯表决的董事会、监事会会议无书面会议记录,有关人员任职不规范等。黑芝麻时任董事长韦清文、总经理刘辉、总经理李文全、财务总监李维昌、董秘周淼怀是上述违规行为的直接责任人员。


来源:36氪

 

2025-06-17 19:00

中工国际:签署3.37亿美元哈萨克斯坦纯碱厂项目二期合同

发布时间:2025-06-17 18:06:21


36氪获悉,中工国际公告,公司与哈萨克斯坦苏打有限责任公司在第二届中国-中亚峰会上签署了哈萨克斯坦江布尔州年产50万吨纯碱厂项目二期(一标段和二标段)商务合同,合同总金额为3.37亿美元,折合人民币约24.21亿元。该合同的履行将对公司以后四年的经营业绩产生积极影响。


来源:36氪

 

2025-06-17 18:00

AI、投资、机器人丨WAVES新浪潮2025

发布时间:2025-06-17 17:57:48


WAVES新浪潮2025邀你一起走向中国创投的「新纪元」。

这是属于中国创投的新纪元。当下的中国创投市场,既是周期筑底的转折点,也是结构性转型的深化期。在政策主导、国资与资本高度集中的新生态下,唯有顺应趋势、灵活调整,方能在不确定性中捕捉确定性机遇。

6月11-12日,杭州良渚文化艺术中心,36氪WAVES新浪潮2025大会以「新纪元」为主题,汇聚创投领域顶级投资人、新锐企业创始人,以及深耕科技、创新、商业的科学家、创作者与学者,共同探讨AI技术革新、全球化浪潮与价值重估等前沿议题,拆解他们眼中的商业理想和未来世界,一起讨论、寻找、走向中国创投「新纪元」。

6月11日上午,在投资人会场进行了一场关于AI、投资、机器人的主题圆桌,火山石投资董事总经理王晨晖、汇川产投合伙人王国隆、多维资本创始合伙人曹芳宁、银杏谷资本合伙人胡卓、顺创产投基金合伙人栾沂铭、小苗朗程合伙人赵沛舟参与讨论,本场圆桌由暗涌作者施嘉翔主持。

 

以下为对话实录——

施嘉翔:今天这个panel有点拥挤,从我们panel人数也能看出具身智能和AI硬件在当下一级市场的重要程度,我们挑选的在座各位都发掘到了明星项目,所以想先请各位做个自我介绍,包括您和所在的机构以及近期关注的重点。

王晨晖:大家好,我来自火山石投资,16年的时候,几位IDG的合伙人一起出来成立了火山石。机器人是我们团队一直在投的方向,例如团队之前是科沃斯上市前唯一的机构投资人。

在火山石我们投了做商业机器人的极智嘉,做通用机器人的傅利叶,以及还有一些更偏早期的,例如做娱乐消费机器人的工匠社,做医疗机器人的嘉奥等等,机器人是我们基金一直重点关注,也是长期投资的方向。

回到今天的主题,大家现在比较关注具身智能,这一点我们的看法和观点比较清晰,我们认为整个具身智能还没有到它的iphone时刻,现在处于技术迭代和商业场景落地快速发展期,对这类公司我们关注三点,数据闭环的能力、硬件降本的能力,还有商业场景落地的能力。

王国隆:感谢36氪邀请,今天非常高兴来到杭州,我是浙大毕业,所以相当于来杭州是半个主场。我是王国隆,来自汇川产投,我们是上市公司汇川技术旗下唯一的CVC平台,2017年成立,基金化运作是从2021年开始。成立至今投资方向比较聚焦,一是围绕汇川的业务需求,二是围绕战略布局方向。

基于此,我们衍生出相应的投资方向,并且根据各行业的发展变化做有序的调整。第一,是汇川的上游,包括芯片、器件和传感等;第二,汇川的下游涉及千行百业,因此各类先进制造设备都是在关注的方向;第三,汇川联合动力,是汽车三电板块第三方绝对龙头,所以围绕汽车的关键工艺和材料等也有投资深耕;第四,我们认为未来一定是软件定义工业,因此在工业软件和AI相关领域,我们有系统的覆盖和投资。此外,在相对前沿的方向也在做持续探索,比如:围绕低空经济,我们近期也完成了一家专注于上游航电和飞控软硬件系统企业的交割。

回到今天的主题具身智能,对汇川来讲,在具身硬件本体层面我们50%~60%的Bom可以实现自制,而汇川的人形机器人团队也是定位于具身本体核心零部件的供应商。在投资层面,我们此前投过六维力传感器,也是具身本体的关键零部件,此外大脑、小脑、灵巧操作和下肢控制等我们都有持续关注。

曹芳宁:大家好,我是多维资本的创始人曹芳宁,多维资本我们在行业里面耕耘十年时间,2015年成立以后至今完成大约200多家公司300多轮的融资,接近500亿美元的交易,我们整体的风格还是相对偏中后期一些,行业覆盖比较广泛,包括之前的半导体、航空航天,还有今天的具身智能、AI以及医疗等各项领域。围绕AI硬件和具身智能,从去年到今年我们大概服务了十几家头部的公司,包括像松延动力,还有像咱们杭州的微分智飞,在AI眼镜方向我们服务Rokid,其他包括灵初、戴盟等一系列的产业链上下游企业。所以对于目前整个AI硬件以及机器人一级市场的动态,我们也积累了一些经验和产业认知,等一下也可以跟大家来分享一下我们的一些看法。

胡卓:大家好,我是银杏谷资本的胡卓,我们机构成立于2013年,专注于半导体、人形机器人、生物医疗和人工智能等前沿领域的投资,在座的如果有这些领域的创业者可以找我,我们愿意成为你创业路上的同行者,谢谢大家。

栾沂铭:大家好,我是顺创产投的栾沂铭,跟在座的各位相比我们机构年轻很多,2023年成立,至今,我们已经设立了11只基金,总体规模30个亿左右。主要的投向跟我们公司性质有关系,我们机构是北京市顺义区的国资,根正苗红的国企,这是一方面,另外一方面我们在管的钱也以顺义区的国资为主,包括国企自有资金出资、顺义区的各级财政,除此以外还有一些市场上募到的钱。投资的方向主要是顺义区的主导产业,比如说新能源汽车、航空航天、第三代半导体、生物医药以及机器人高端制造等。

我们之前一些已投项目跟咱们今天谈的话题可能会比较相关,比如说主线科技,做自动驾驶的卡车,以及做冷链物流的粤十机器人等,这些本身跟顺义区会有产业协同的企业,肯定是我们比较感兴趣的。如果说有一些企业在方向上符合,也有到北京市顺义区落地的考虑,我们作为北京市顺义区的国资,成为一家人之后,我们非常愿意尽可能地帮助企业做产业方面的赋能。

赵沛舟:大家好,我是小苗朗程的合伙人赵沛舟,我们小苗朗程是上海紫竹高新区旗下的一个市场化机构,我们成立10多年以来,投资了130余家早中期的硬科技企业。我们主要的投资方向是人工智能和先进制造两大板块,尤其我们在未来的基金的投向上,人工智能仍将会是我们最主要的一个投资赛道之一。

关于人工智能方向,我们主要关注四大板块,一是基础设施,包括数据中心相关的一些周边的设施和算力芯片等等。二是人形机器人,具身智能,包括整个产业链。三是AI的各类应用。四是AI驱动的一些智能硬件。

过往我们在通用的具身智能和人形机器人的本体,包括产业链大概投了5家企业,分别是非夕机器人、穹彻智能、松延动力、西湖机器人和千觉机器人。这5家企业我们有幸投得相对比较早期一些,在我们投资之后,它们都至少完成过两轮融资。

大家对我们的标签是一家早期投资机构,对一些新兴产业,尤其是现在人工智能驱动的新产业,我们希望能成为创业者的第一轮投资机构。当然对于正在发展或者到成熟期的企业,我们也会做中后期乃至全阶段覆盖的投资布局。

施嘉翔:我们都知道具身智能是一个技术复杂度高,场景落地挑战尤其大的领域,请问各位,在投资中该如何平衡技术前瞻性与商业化落地?

王晨晖:对于一个公司来讲,技术的领先性和商业落地是一个人的两条腿,你不可能只有一条腿去走路,所以在一个阶段,技术可能会领先于商业,但最终还是得服务于商业场景。

以具身智能领域为例,我们现在看到具身智能两个场景,一个是服务于特定场景的,我们叫专业智能机器人,还有一个是服务于通用场景的这种消费级的机器人。他们需要的技术与现在采用的主流技术方案有区别,前者更多深耕场景,需要在工业制造或者是商业服务里面找到适配的特定的场景,提供特定的产品,甚至在一定程度上需要做硬件和模型的定制。所以它的智能程度和场景的复杂性是相关的或者是有正相关的。

回到模型这一块,比如说以前市场叫作分层模型,需要把大脑和小脑分开做控制,更适合需要做模块化,可解释性强,不需要太强泛化能力的技术。后者就是我说的面向通用场景的消费级的人形机器人,他们设计的出发点是要解决在商务场景,或者是消费场景面的长程复杂任务,而且需要人机交互的自然性。所以像这样的场景需要模型,需要更强的泛化能力,去处理多模态的输入、交互力控的精确性等问题。所以它确实比较适合类似于谷歌RT系列端到端的模型,这种模型需要大量数据的输入,需要很强的计算能力。但是从目前技术落地来看,我们觉得还是需要3~5年的技术验证周期。所以我想还是回到那句话,技术最终还是要服务于商业场景的,就是看你想做的场景是什么,去选择匹配的技术路线。

王国隆:不管是具身智能还是其他科技创业企业,通常遵循的是销售一代、研发一代、预研一代,基本上对应于市场推广、客户验证和概念验证阶段。对于初创企业来讲,技术创新力一定是核心竞争力。技术前瞻性更多的是做好储备,从而保持自身持续迭代能力。但是,当面对实际的用户场景时,事实上初创企业要做的是面向用户交付端到端的解决方案,以具身本体的上肢操作为例,技术路线有VLA分层模型和强化学习,但是,实际上还有看似传统但是相对鲁棒的技术路线,比如说MPC、PID控制等。所以在研发产品阶段需要保持前瞻性,而进入真实场景以后,则需要用各类的方式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曹芳宁:我非常喜欢把具身智能的这波机会跟上一波自动驾驶机会做类比,我们看到在十年前自动驾驶的创业浪潮过程当中,最后决胜的关键要素,既包括对技术研发的前瞻性的理解能力,同时也包括团队在真正的商业化解决方案的灵活性,同时与时俱进能够基于产业升级的方向去更好地跟商业场景来进行合作,这两端缺一不可。这波具身智能的创业公司在未来的一个走向过程当中,也会沿用类似的一个逻辑,就是说你的研发,你的技术思考一定是为了你的商业落地来进行服务。当然你在早期的时候,你选择什么样的场景以及什么样的合作伙伴会决定你在技术研发方向上的一个路径选择。我们看到过去的自动驾驶在最终无论是融合感知,还是激光雷达、视觉计算等技术今天都跑出来了很多公司。我相信具身智能项目也是一样,无论你今天选择了什么样的技术方向,当你的场景应用方案是符合你的技术方向的时候,最终你的解决方案也会跑出来。

胡卓:我将通过一个案例来探讨“具身智能项目的技术方案是否需要明确的落地场景”这一话题。同时,这个案例也是曹总一起参与过的。微分智飞是浙大控制学院高飞老师主导的项目。我们在投资时,是基于多年来持续、系统的跟踪浙大控制学院及计算机学院的动向后做出的判断。在我们与高飞老师共创这个项目时,也曾获得马斯克点赞。项目的核心技术是无人机集群在GPS拒止环境下,依然能够实现自主控制的能力。至于目前是否找到了它的应用场景,我认为我们不应该给他设定一个局限。通常,正是因为没有预设的应用场景,它才能在未来找到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属于它的星辰大海。

栾沂铭:关于机器人和具身智能的AI方向,我们觉得一个项目有三个维度,一个是技术本身是不是具有先进性,另外一个团队有没有把技术工程化的能力,工程化能力做好了之后,产品造出来,有没有人愿意买单?商业化落地怎么样?我们可能从这三个维度上去看。如果顺着来看,技术做得好,东西可以造出来,再去找人买单,就难免出现拎着锤子看谁都是钉子的情况,公司觉得自己能应用的场景非常多,实际上在商业过程开展的过程中,企业也没有办法去分散那么多的精力,去找到对应的场景,全力地去把它推向落地,尤其是在这种企业觉得自己反应性强,普适能力强的情况之下,其实企业要面对的挑战也很大。

所以说在这一类的方向上,我们更倾向于看到有一些企业本身已经在做商业化,他们回过头来去找一些机器人相关的技术,去找一些场景,或者说我给你提供好的场景,你来给我解决具体的问题,这类的事情可能是我们比较想看到的。当然可能因为本身我们也有一些自己偏好的性质,可能我们更倾向于说产品已经落地了,商业化了,有人买单了,这样的话我们能把风险控制住,尽管会限制住我们去获得盈利回报的预期,但是对于风险来讲,我们觉得这是相对可控,对于企业来讲拿到钱也会比较容易。整体方向上这个事情是大势所趋,具身智能也好,AI也好,我们考虑制造业多一点,他们最后落地在商业上创造价值,我们还是比较看重到底能不能解决一些具体的问题。

赵沛舟:这个问题是技术和商业化的平衡,如果从宏观来看肯定是尽量多做商业化,但还是要看细节,要结合不同的行业,主要是看人形机器人和通用具身智能两个行业拆分来看。

人形机器人是偏向硬件的本体,过去人形机器人的技术壁垒高,研究这个行业的人比较少。现在成为整个社会和资本非常大的风口,我们关注到不管是硬件技术还是关节技术,或是小脑的控制、运动控制、强化学习的门槛都在大幅度降低,预计两年之后人才将大量溢出,整个硬件门槛壁垒也将显著降低。所以对于人形机器人企业来说,商业化就是必修课。说直白一点,如果今年和明年不能在这波红利期中产生上亿的收入,把整个的壁垒从一开始的关节、运动控制转化到下一波更高端的技术,突破场景的壁垒并实现一定的规模化。如果无法做到,这些企业将会出局。

关于通用智能,我反而持相反的态度。我觉得在商业化上要去做减法,因为通用智能必须要产生一个价值。这波AI驱动的价值一定是:一个机器人,不管是什么形态,可能是轮式加机械臂,或是人形机器人,在不同场景下要去实现不同任务。就像在工厂中为什么人无法被替代,因为人能做很多不同的事情。机器人也必须能做不同的事情,他才能体现价值。否则就和上一波AI或是整个工作站一样,用一些小模型去做。机器人有更好的节拍,有高的准确率,为什么不用小模型去解决而一定要通用人工智能呢?所以,通用人工智能,以后必将朝着AGI迈进。现在我们的一些已投企业遇到过很多商业化的合作机会,但是,因为当下的技术不成熟而妄自做商业化的话,往往就会成为一个“外包公司”,自以为产生有价值的数据也是在自欺欺人。因为最后通用智能就像language model一样,需要几十亿、几百亿级的参数支持,这与我们在细分场景产生的区区万级、千万级的参数规模差了好多次方的倍数。所以说,AGI的厂商一定要选择好场景,要在商业化上做减法,要为最终的AGI做铺垫,否则产生的中间价值最后在商业化上没有价值。

施嘉翔:提问银杏谷资本的胡总,还有火山石投资的王总,云深处还有傅利叶都是具身智能的明星公司,也是你们机构的代表项目,想请你们聊聊这笔投资背后的决策过程,以及在该领域的布局逻辑?

王晨晖:坦白说投资傅利叶是一个美丽的意外,这是我们比较早做的一笔投资。大概在8年前,当时我们的一位合伙人在一个张江早期项目Demo Day上遇到顾总。当时傅利叶成立才第一年,很年轻,背景很优秀,他们当时想做外骨骼康复机器人,所以我们天使轮就投资了。

这么多年过去,我们看着傅利叶坚持的战略:立足康养,服务于人。从外骨骼机器人一路拓展到人形机器人,它17年开始推出第一款的外骨骼机器人,我记得叫X1,到19年立项做人形机器人。23年他们推出了第一款人形机器人GR-1,24年推出第二款GR-2。到今年,关注这个方向的朋友应该也知道,他们开源了他们的人形机器人N1,也开源了他们人形机器人的数据集ActionNet。这是在国内第一家系统性开源的人形机器人公司,这能够让整个生态一起参与进来。

所以我们确实见证了这家公司,包括顾总本人从比较青涩的创业者成为一个体量不小的公司的企业家。这是早期投资中经常有美丽的意外。我刚刚开始介绍过机器人是我们基金重点投资的方向之一,我们接下来也期待我们其他的被投企业例如工匠社等也能给我们带来更多的美丽的意外。

胡卓:如果说王总投傅利叶是美丽的意外,我们投云深处则是必然的缘分。为什么这么说呢?主要有以下三点原因:第一点,在浙江这片土地上,浙大文化底蕴和技术积淀的溢出,使得浙江这片土地上成长出了很多优秀的企业;第二点,我们刚刚荣获浙大系投资圈最具影响力创投机构,我们一直密切关注浙大,对浙江大学也比较了解;第三点,基于我们长期对浙江大学控制学院和计算机学院的跟踪研究,我们进行了系统性的投资布局,而非碎片化投资。在这个板块,我们一共投四代人,第一代是褚健老师的中控技术,现已成功登陆科创板。第二代就是熊蓉老师创立的迦智科技,现在也是国内AGV板块的龙头,第三代是朱秋国老师的云深处,第四代就是高飞老师的微分智飞。所以说我们投具身智能这个板块,能够取得今天的成果是必然的。

施嘉翔:下一个问题提问汇川产投的王总,汇川产投作为产业背景深厚的投资方,在AI硬件与具身智能的投资与纯财务投资机构有什么不同?

王国隆:感谢主持人提问。确实汇川产投的确是相对纯粹产投,聚焦战略、聚焦主责主业是我们明确的定位。尽管是基金化运作,但我们始终保持和集团战略的同频共振,所以会在战略和财务回报两者之间找到最优平衡点。

回到主持的提问,我认为可能有几点不同:

第一点,我们有成建制的聚焦具身核心零部件的团队,所以无论是具身硬件本体,还是大、小脑软件公司,都有可能和我们建立合作关系。而在投资层面我们和业务团队保持非常紧密的互动,对于国内外市场的动态、发展情况也有长期持续关注。

第二点,在投资判断层面,更倾向于投资具备互补关系的企业,这一点我们投的坤维科技是可验证的案例。

第三点,投后赋能的角度,我们可以做的事情比较多,汇川的下游覆盖千行百业,在高端制造、汽车、半导体、锂电、光伏、纺织等,都有相对深入的渗透,而客户数量则至少是大几万家甚至更多。所以,在投后我们能为具身和AI硬件企业提供持续的支撑,在早期可协助其更清晰的理解用户场景;在市场拓展期,可协助其撬开关键用户的大门;在需要做战略管理、精益管理和成本控制的时候,我们有相对成熟的方法论为其赋能。

作为产业投资方,尽管我们和财务投资机构存在差异。但是,我们还是需要跟市场上各类投资机构学习和互动,大家的定位、视角和资源禀赋不同,相互借力才能为行业发展和被投企业的成长助力。

施嘉翔:下一个问题提问顺创产投的栾总,刚刚您也说了,你们是根正苗红的国资基金,顺义区是北京汽车产业、航空航天产业的核心聚集地,你们在投具身智能行业的时候,对于产业场景上有没有更为聚焦的需求,在投资的时候怎么判断项目对本地场景的适用?

栾沂铭:首先我们重点关注的几个方向:新能源汽车、航空航天、第三代半导体,生物医药,能够在这些场景里边能得到应用,本身对于我们来说也是一个很大的加分项。具身智能方面,我们企业更多还是关注北京市的相关政策,比如说在顺义区这个角度上,今年比较受关注的是,京津冀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科技生态港落在顺义了。在这件事情以及相关政策的引导之下,我们会更多地关注新能源汽车方向,会花更多的精力来去为相关产业服务,当然我刚刚提到的其他几个方向也很重要。

那么在这个过程中,从我们的角度来看,如果说具身智能或者AI能够去应用在新能源汽车的制造,或者说在新能源汽车本身的一些科技升级上有应用场景的话,我们是非常感兴趣的。很多时候我们会说,企业本身怎么样,这个是娘家的事情,但是企业来到了北京就是找到了一个好婆家。我们作为地方上的产投,企业到北京来,我们必须要考虑怎么样能够给企业赋能,帮助他们发展得更好。

还有一点,刚刚提到几个方向,最开始说的具身智能也好,AI也好都要找落地场景,企业想要进入一些产业链,比如新能源汽车相关的产业链,我们非常愿意使劲,也使得上劲,这个事情更多是站在企业的角度,来到北京除了站在政策高地以外,也能够得到比较具体的钱的支持、政策的支持。再一个是现在的环境比较内卷,大家都希望在找商业化出路的赛道上抢到一个先机,这是我们非常愿意帮助企业的事情,谢谢。

施嘉翔:提问小苗朗程的赵总,小苗朗程专注于早期科技投资,但我们今天讨论的这类早期项目技术风险很高,作为一家早期机构,你们如何在早期降低自己的风险以及在很早期怎样筛选出它具备长期价值?

赵沛舟:我觉得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选择对的赛道,另一方面是选择对的人。关于选择赛道,以具身智能为例,大约在23年年初,整个GPT开始火爆,我们发现整个大模型都是基于PC和手机端的,实际上它只能成为人的一个助手,它的运用只能起到一个降本增效或者带去一些情绪价值的作用。但是如果跟机器人结合,它的市场就会成倍的放大。所以我们当时就开始系统性地布局整个具身智能和人形机器人行业。我们每个季度都会召开行业研究会,研判未来的一些风口的赛道,还有一些具有长期价值的赛道。

基于赛道之后下一步就是选择人。早期投资就是投人,人的第一个要素是他必须对这个行业有非常大的坚持和热爱,无论这个行业怎么变化和调整,面临坎坷与挫折,他都要坚持在这家创业公司做下去,而不是轻言放弃或者另起炉灶。选人就像谈恋爱一样,得有一个过程。一开始创业者吹牛,我们也会吹牛,大家互相吹捧,这是热恋期。热恋期不能直接结婚,中间还得经历磨合。所以,我们一开始会主动制造一些挑战。比如:我们出具一些严格的条款,互相之间产生一个“激烈碰撞”,过程当中才能感知“真性情”。所以我们跟创业者互相认可后才会携手走更长的时间。

施嘉翔:下一个问题提问多维资本的曹芳宁总,多维资本作为业内知名的产业精品投行,在具身智能领域有很多代表性项目,从您的角度来看,您觉得哪类项目在早期能够成功融资?

曹芳宁:我个人来看大概就是分成两种类型的项目能够成功融资,首先就是豪华的创始人团队:科学家和产业的这种大咖共同组建的团队。我们在行业里面看到像智元、银河通用。

第二类是有明确的落地的商业场景,并且有订单的支持。这类项目产品力都非常强,但是讲的都不是一个“大而全“的故事。比如说像咱们杭州比较知名的有鹿机器人,它集中在外卖未来的场景做一脑多行,这类项目属于有清晰的商业路径。

我认为具身智能这两类项目是目前来看整体融资节奏、反馈比较好的项目。

施嘉翔:接下来请各位简短地回答两个问题,第一,你们觉得当前制约具身智能商业化落地最大的技术瓶颈是什么?第二点,未来哪些技术突破能够解决这类问题?

赵沛舟:首先模型框架还没有收敛,因为现在在讲VLA的模型,我觉得光vision比如感知层光视觉这一个维度是不够的,因为人跟物理世界交互,不是只了解物理的形状就足够的,还要感知接触的物体,要有触觉和力觉信息。但现在的大模型并没有融入这些信息,最后的结果就导致了像现在,比如说我现在学习抓一个杯子,我学了各种杯子的数据,我碰到不同的杯子,我会抓了,但我碰到一个碟子、一个碗我可能又不能抓了,整个通用智能就无从谈起。现在要找到正确的训练框架,第二个是要找到一个快速基于正确的框架,再把数据规模化的方式,所以框架和数据我觉得都是需要突破的点。

栾沂铭:关于这个点让我想到以前接触到的产业方,他们开发这一类的机器人,我觉得有几个方面,刚刚赵总讲到去感知世界,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点。另一方面,跟外界做交互过程当中,能不能达到人类自己能够实现的精确度?

我理解这个事情本身并不是我们在模型本身做一些调整就可以解决,在硬件层面还是有问题需要克服。而且克服的点最终反映到应用层,实际要想解决这个问题本身,还是在技术层,中间技术会有一个从技术到工程到应用再回过来,再到工程,再到技术,这样一个反馈肯定还是需要再花一些时间。那么在场景上面,我觉得具身智能还在面临一个最基本的问题:如果这个位置换上一个普通人似乎成本更好,而且把事情完成的可能还不错。所以在这样的情况之下它是一个从0-1的断崖式的过程,一旦它突破了那个点,我觉得肯定就进入一个爆发期。但是眼下还没有突破。

胡卓:当我了解到优必选的产品在车企端已经开始运用的时候,我意识到机器人取代人工的降本需求的趋势已经开启了,至少在降本端、在工业端已经有了实现的案例。但是,未来的通用机器人不应止步于此,它应该融合大脑在复杂情境下的感知、推理、决策能力,以及小脑快速、精准的运动控制和灵活操作能力,实现全方位的整合,才是未来通用机器人的星辰大海。

曹芳宁:我们访谈了非常多的产业方,包括汽车整车厂和零部件等一系列的产业方,包括咱们王总汇川,我们看到真正在产业方车间或者实际的操作过程当中,完全运用人形机器人或者具身智能机器人代替人的工作,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这两年过程中,我们看到很多细微的技术上的迭代和升级。包括很多我们看到这个行业里面的从业者及创业者,针对这些产业方反馈回来的一些问题,在进行深入的研发和技术的迭代。这里面我们觉得确实数据端是比较大的瓶颈,数据的采集量要求非常庞大,现在这个事情就是一个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问题,到底我们是先采集这么多数据,还是先做应用,这个问题可能也会阻碍我们整个具身智能产业链。但从我们一级市场的从业者角度来说,我们还是非常相信“相信”的力量。

王国隆:大家都提到了数据,这的确是核心瓶颈之一。而从我们的角度来看,制约高质量数据积累的关键瓶颈之一是硬件构型的收敛和统一。当硬件构型尚未统一的时候,那么采集的数据类型、质量和可用性就很难保障,目前的VLA模型的三种信号以及触觉等事实上都是过渡阶段,而终局可能是全模态路线。此外,从具身硬件本体的角度出发,散热和轻量化都还没有非常好的解决,而这直接影响到人形机器人到底能在工厂持续工作多久。因此,这两个问题和数据结合起来,可能是让整个体系更加闭环。

王晨晖:我想这个问题我可以稍微收敛一下,我们讲通用具身机器人的挑战、瓶颈,或者说转折点,因为在各个场景的专用机器人已经有很多了。

今天上午有一位嘉宾提到一个很重要的点,就是现在的具身智能或者通用的人形机器人没有找到它的scaling law,这是现在困扰整个行业的一个重要的问题。但没有找到他scaling law的一个核心的因素是数据的量和规模是不够的,真实场景的交互数据是具身智能构建泛化能力的关键,但是可惜成本太高,它无法像大量的汽车一样每天在路上跑。现在有很多工程师或者机构用虚拟的数据、仿真的数据来做这个事情,但是事实上仿真数据很明显存在迁移的鸿沟。所以现在有一些头部公司在尝试用真实数据+仿真数据+在线优化的方式解决这个问题,目前只是尝试阶段,我们希望看到这个问题有没有可能在未来几年时间里面得到很明显的改善,或者告诉大家有一个scaling law的结论性的东西。这是第一点。

第二点,我想是整个硬件的降本或者是成本问题,对于产业化落地来讲,当然听起来这好像不是一个技术问题,但之前宇树的创始人也讲过一个观点,我很认可,就是降本本身是设计问题,而不单纯是一个材料量的问题。我们现在看到人形机器人的核心零部件,包括像电机、传感器、减速机等这些都处在一个国产化和一个量产的窗口期,确实能看到整体的成本是在快速下降的。事实上,如果要下降到比如我们期待的5万-10万的价格窗口,仍然还是有一定的差距。所以,我觉得在整体硬件设计上面要去解决这些问题,而不是单纯靠有没有量、有没有价格压缩空间的问题,所以我想在这两个点上都需要根本性的突破,来推进整个具身智能的商业化落地。

施嘉翔:感谢,WAVES去年举办类似Panel的时候,有一些观点认为具身智能现在还没有到VC投入的阶段,在座的各位也经历了去年具身智能浪潮的疯狂,时间原因我们今天的分享到此结束,希望明年还能看到更多的具身智能的项目,谢谢大家。


来源:36氪

 

2025-06-17 18:00

全球首个海上风电融合型海底数据中心零碳新基建标杆示范项目开工建设

发布时间:2025-06-17 17:58:13


36氪获悉,据中交三航二公司官微消息,6月17日,上海临港海底数据中心示范项目EPCI工程在南通举行开工仪式。该项目作为全球首个海上风电融合型海底数据中心零碳新基建标杆,将助力上海在算力基础设施绿色化、低碳化领域达到国际前沿水平。据了解,上海临港海底数据中心项目总投资16亿元,建设总规模24兆瓦,分两期建设。一期示范项目规模2.3兆瓦,设计PUE不高于1.15,绿电供给率超90%,主要建设内容为拆除并重建陆上集控中心,新建1座立式数据舱,敷设2条35千伏主海缆。


来源:36氪

 

2025-06-17 18:00

京东集团CEO许冉:京东外卖全职骑手已突破12万人,预计这个季度末会超过15万人

发布时间:2025-06-17 17:57:17


6月17日,在“七鲜美食MALL哈尔滨首店开业”媒体沟通会上,京东集团CEO许冉透露,“京东外卖全职骑手已突破12万人,预计这个季度末会超过15万人。”(新浪科技)


来源:36氪

 

2025-06-17 18:00

蚂蚁保宠物险联合南京农大、宠物医院集团发布宠物诊疗规范

发布时间:2025-06-17 17:55:54


36氪获悉,6月17日,互联网保险优选平台蚂蚁保宣布,旗下宠物险业务联合南京农业大学、新瑞鹏医疗集团、瑞派宠物医院集团等学界机构和宠物医院,探索宠物险行业在就医理念、诊疗标准等方面的应用规范,推动行业规范发展。据介绍,相关规范将应用在蚂蚁保平台合作的定点宠物医院管理、就医推荐和理赔审核中,通过医险联动确立标准化诊疗体系、科学用药指南及透明化服务标准,让宠物就医更透明和公开。


来源:36氪

 

2025-06-17 18:00

兆芯集成科创板IPO申请获受理

发布时间:2025-06-17 17:54:56


36氪获悉,上交所官网披露信息显示,上海兆芯集成电路股份有限公司科创板IPO申请获受理。


来源:36氪

 

2025-06-17 18:00

广大特材:实际控制人、董事长、总经理提议回购2亿元-4亿元公司股份

发布时间:2025-06-17 17:53:19


36氪获悉,广大特材公告,公司实际控制人、董事长、总经理徐卫明提议公司使用专项贷款及自筹资金通过集中竞价交易方式回购部分人民币普通股(A股)股票,回购资金总额不低于2亿元,不超过4亿元,回购股份未来可用于员工持股计划及/或股权激励,或用于转换上市公司发行的可转换为股票的公司债券。


来源:36氪

 

2025-06-17 18:00

华为HDC 2025来袭,万兴科技将展示其AI布局最新成果

发布时间:2025-06-17 17:51:41


36氪获悉,6月20-22日,华为开发者大会(HDC 2025)将在东莞松山湖举行。作为华为云战略合作伙伴,万兴科技受邀参会,并将在大会集中展示其AI布局的最新成果,同时将在展区面向全球开发者进行深度技术展示与交流。2025年4月,万兴科技与华为云签署战略合作协议,达成国内首例音视频垂类大模型和通用大模型的战略合作。双方以华为云盘古多模态大模型为基座,持续优化万兴“天幕”,重点构建其音视频垂类能力;并将共建AI联合实验室探索AI在数字创意场景的深度应用。


来源:36氪

 

2025-06-17 18:00

四川省锂业有限责任公司登记成立,注册资本2亿元

发布时间:2025-06-17 17:51:39


36氪获悉,爱企查App显示,近日,四川省锂业有限责任公司成立,法定代表人为何文秀,注册资本2亿元人民币,经营范围包括金属矿石销售、非金属矿及制品销售、建筑材料销售、资源循环利用服务技术咨询、金属材料销售、国内货物运输代理、货物进出口,由四川省天府矿业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全资持股。


来源:36氪

 

2025-06-17 18:00

亿万富翁敲响警钟:AI可能引发大规模失业,甚至导致人类灭绝

发布时间:2025-06-17 17:48:24


都铎投资公司的创始人、亿万富翁保罗·都铎·琼斯警告称,人工智能的潜力巨大,它有望解决世界上一些最紧迫的问题,但也可能引发大规模失业,甚至导致人类灭绝。他同时警告,特朗普提议的“美丽大法案”中包含“暂停人工智能监管”的条款,这可能让人工智能风险成为现实。(新浪财经)


来源:36氪

 

2025-06-17 18:00

四方精创:公司不存在违反公平信息披露的情形

发布时间:2025-06-17 17:44:24


36氪获悉,四方精创公告,公司股票交易价格于2025年6月13日至6月17日连续3个交易日收盘价涨幅偏离值累计超过30%,属于股票交易异常波动的情况。公司经过自查,不存在违反公平信息披露的情形。经核实,公司未发现前期披露的信息存在需要更正、补充之处,近期公司经营情况及内外部经营环境未发生重大变化,不存在关于公司应披露而未披露的重大事项,或处于筹划阶段的重大事项。股票异常波动期间,公司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不存在买卖公司股票的行为。


来源:36氪

 

2025-06-17 18:00

致敬未知BleeqUp AI运动眼镜将于7月在海外发售

发布时间:2025-06-17 17:40:29


36氪获悉,中国科技公司致敬未知旗下的BleeqUp Ranger AI运动眼镜计划于7月在欧美市场全面上市。该产品于今年3月在巴塞罗那MWC世界移动通信大会上全球首发,是一款专为骑行、徒步等户外运动设计的四合一AI运动拍摄眼镜。


来源:36氪

 

2025-06-17 18:00

欧盟有意收紧签证规定:多国免签待遇面临调整

发布时间:2025-06-17 17:38:08


欧盟理事会和欧洲议会当地时间17日就暂停免签旅行的机制达成一致,该机制允许欧盟采取一系列措施暂停无需申请签证的第三国公民前往申根区进行免签旅行。相关规定需要得到欧盟理事会和欧洲议会最终确认,才能正式生效。欧盟理事会的新闻公报称,这项修订法律将使欧盟能够更好地应对滥用免签旅行或损害欧盟利益的情况。 欧盟在新闻公报里说,滥用签证自由可能导致非正常移民。例如,近年来,欧盟发现大量免签抵达申根区的人士提出了毫无根据的庇护申请。(央视新闻)


来源:36氪

 

2025-06-17 18:00

软银以48亿美元出售T-Mobile股份,以为人工智能布局筹资

发布时间:2025-06-17 17:36:07


软银集团通过出售美国T-Mobile公司股份筹资约48亿美元,此举将为这家日本企业宏大的人工智能计划提供资金支持。软银正加大投资力度,旨在让人工智能推理能力超越人类:该公司计划向OpenAI注资至多300亿美元,并与这家ChatGPT开发商合作,向美国及全球的数据中心和相关基础设施投入数千亿美元。(新浪财经)


来源:36氪

 

2025-06-17 18:00

建设银行获南向资金净买入11.22亿港元

发布时间:2025-06-17 17:35:15


南向资金今日净买入63.02亿港元,建设银行、阿里巴巴-W、泡泡玛特分别获净买入11.22亿港元、5.99亿港元、2.71亿港元;腾讯控股净卖出额居首,金额为7.14亿港元。(第一财经)


来源:36氪

 

2025-06-17 18:00

卓驭CEO沈劭劼:有信心在一年内让辅助驾驶平权下探至10万元级别以内

发布时间:2025-06-17 17:31:39


36氪获悉,卓驭CEO沈劭劼在2025汽车蓝皮书论坛上表示,卓驭在最初设立技术方案时,就从产品安全、流程开发体系、测试验证体系多维度为辅助驾驶系统的安全性做了大量工作,并且始终坚持将双目立体视觉技术作为核心,为卓驭的辅助驾驶产品践行“为所有人提供安全、轻松的出行体验”奠定了技术基础。卓驭有信心通过一系列新技术能够满足辅助驾驶国家强制标准(草案)中的挑战性场景,在一年内让辅助驾驶平权下探至10万元级别以内。


来源:36氪

 

2025-06-17 18:00

甬矽电子:预计上半年净利润同比增长16.60%-28.88%

发布时间:2025-06-17 17:27:56


36氪获悉,甬矽电子公告,经公司财务部初步测算,预计2025年半年度实现营业收入19亿元到21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6.60%到28.88%。


来源:36氪

 

2025-06-17 18:00

鼎泰寰宇集团(香港)有限公司完成1亿元A轮融资

发布时间:2025-06-17 17:23:33


36氪获悉,近日,鼎泰寰宇集团(香港)有限公司已完成1亿人民币的A轮融资。此轮融资将助力鼎泰寰宇加速其在全球金融市场中的布局,进一步巩固其在私募基金、资产管理、风险投资、期货经纪和期货交易等领域的地位。


来源:36氪

 

2025-06-17 18:00

谷歌将在印度扩大人工智能主导的欺诈检测和反诈骗技术的研发力度

发布时间:2025-06-17 17:20:20


谷歌在印度发布了《安全宪章》,将在这个美国之外最大的市场扩大人工智能主导的欺诈检测和反诈骗技术研发。印度的数字欺诈问题正日益严峻。印度政府数据显示,与该国即时支付系统 UPI 相关的欺诈金额去年同比增长85%,达到近110亿印度卢比(约1.27亿美元)。谷歌希望通过《安全宪章》解决这些问题。该公司还在印度成立了安全工程中心,这是继都柏林、慕尼黑和马拉加之后的第四个此类中心。(新浪财经)


来源:36氪

 

2025-06-17 18:00

华阳新材:存在非理性炒作风险 再次澄清不具备稀土永磁概念属性

发布时间:2025-06-17 17:19:41


36氪获悉,华阳新材发布股票交易异常波动暨风险提示的公告,近期公司股价出现大幅波动,累计涨幅已显著偏离行业整体水平。公司目前经营规模较小,资产体量存在一定局限性,市值规模亦相对偏低,客观上使得相关操作具备一定便利性。近期公司股价呈现出较为明显的上涨态势,综合来看,存在非理性炒作风险,敬请广大投资者理性决策、审慎投资。公司在6月14日披露的股票交易风险提示公告中表示,目前主营业务及现有产品体系均未涉及稀土永磁相关领域。今日,再次澄清,不具备稀土永磁概念属性,公司主业为铂铑钯等贵金属回收加工业务,近期受市场行情影响,贵金属价格持续走高,公司原材料采购成本相应面临上升压力。


来源:36氪

 

2025-06-17 18:00

理想汽车回应美团CEO王兴减持公司股票:为个人行为,不涉及美团持股部分

发布时间:2025-06-17 17:18:29


香港联交所权益披露资料显示,6月10日至6月13日,美团CEO王兴累计减持了573.7万股理想汽车,套现金额共超6亿港元,持股比例从20.94%下降到20.61%。对此,理想汽车方面表示:“近期,王兴于开窗期间卖出股票,具体股数以王兴file的DI form(指披露权益表格)为准。本次交易股票为个人行为,交易占他总持股比例很小一部分,不涉及美团持股部分。具体持股信息需待公司年报出具后以年报为准。”(每经网)


来源:36氪

 

2025-06-17 18:00

国际能源署:预计2025年原油总需求将达到平均1.038亿桶/日

发布时间:2025-06-17 17:16:52


6月17日,国际能源署(IEA)发布月度原油市场报告,预计2025年原油总需求将达到平均1.038亿桶/日,2026年为1.045亿桶/日。IEA表示,到2030年底全球石油需求将稳定在每日1.055亿桶左右;到2030年全球石油产能预计将达到1.147亿桶/日,远高于预期需求 。(界面)


来源:36氪

 

2025-06-17 17:00

这里的LABUBU不用抢|北京首家泡泡玛特珠宝店客流平平

发布时间:2025-06-17 16:44:41


当LABUBU在全国几乎一只难求时,泡泡玛特却悄悄地在北京开了家有LABUBU的珠宝店。

6月14日,泡泡玛特旗下珠宝品牌“popop”北京首店在国贸商城开业,这是继上海港汇恒隆广场店之后的全国第二家门店。

 

北京门店

据了解,店内珠宝饰品涉及LABUBU、HIRONO、MOLLY、SKULL PANDA、TWINKLE TWINKLE等多个热门IP。品类包括吊坠、戒指、耳饰、手链、项链等,价格在319元-2699元不等,材质以S925银、14k金、贝珠为主。

针对目前最火的LABUBU系列,该店目前有纯银吊坠,售价为459元,消费者可根据个人喜好,任意搭配编绳、贝珠等制成手链或项链。店内也有已搭配好的手链和项链供顾客选择。

 

各式吊坠

 

LABUBU手链

在所有IP饰品中,最贵单品为2699元的SKULL PANDA吊坠,不过如果想搭配图中所展示的项链,还需额外花费1399元购买。

 

SKULL PANDA系列饰品

另外,在DIMOO云之声系列中,包含两个北京限定款,分别是售价为780元的项链以及售价620元戒指。

 

北京门店限定款

值得一提的是,北京首店还推出一款定位高端的18k金首饰系列,包含手链和项链两类。它们设计也并非参照IP素材,而是以泡泡玛特经典logo四叶花为主要元素。当然价格也不低,手链为10800元,项链更是高达19800元。

 

北京门店特别款

如果说popop和其他饰品不一样的地方,除了ip,它还够“好玩”:可开可合,还可随意组合。比如Hirono小野项链中,外层航天器可打开;再如SKULL PANDA吊坠耳球,可随意更换颜色。

客流情况来说,较为一般。在工作日的午后,作者看到同一时间段进店人数大都不超过10人,经过交谈,他们多是泡泡玛的爱好者,基本都是奔着购物来的。有顾客提到,他们一家人都是泡泡玛特的粉丝,看到国贸开了饰品店就赶紧带孩子过来了。也有顾客谈到,饰品材质太有点差,不值这个价,自己不打算入手了。

而据店员介绍,周六日两天客流比较多,最高峰时有500多,门店也没有限流。所有饰品中,小野、MOLLY、星星人是销售比较好的几个系列。作者在店内看到,已有个别饰品显示断货。关于门店销售最好的商品,店员表示还是LABUBU,顾客中有单买吊坠的,也有搭配着买项链手链的,目前店内都还有存货。

 

popop北京门店

6月13日,popop全球首店在上海港汇恒隆广场开业,虽然只比北京早了一天,但从开业情况看,北京热度显然不如上海。单以LABUBU来说,北京还有存货,但上海门店已无吊坠可卖,仅剩个别手链还可售,且整个门店包装盒和包装袋都是0库存。

 

popop上海门店

 

popop上海门店

作为泡泡玛特首个珠宝品牌,popop官宣亮相还是在今年1月份。随后,在上海、深圳、成都、北京等地开启限时快闪‌,引发关注。

其实,早在两年前,泡泡玛特就开始了饰品尝试。2023年,它与周生生联名,打造MOLLY系列黄金饰品;2024年又以“周游奇梦”为题,联和周生生推出六大主题足金吊坠及Charme串珠系列。

 

图源:网络

就材质来看,popop的性价比不算高,买单顾客也多是为情怀买单。有网传消息称,未来popop预计会增添黄金材质饰品,对此传闻,北京门店店员回应称,并未接到相关通知。

 

北京门店


来源:36氪

 

2025-06-17 17:00

全球最大汽车滚装船启航,将搭载8000余辆中国汽车驶向欧洲

发布时间:2025-06-17 16:59:34


6月16日,全球装载量最大的汽车滚装船“安吉宏盛”轮在太仓港码头完成最后装载后驶向欧洲。这艘228米长、37.8米型宽的蓝绿色巨轮,是由上汽安吉物流订造的全球装载量最大的汽车滚装船,以9500个标准车位刷新了此前最大9200个车位的纪录,成为当前全球装载能力最强的汽车运输船。“安吉宏盛”轮后续还将停靠连云港、烟台,共将搭载8000余辆中国汽车驶向欧洲,其中超4000辆来自上海嘉定车企上汽MG。(澎湃)


来源:36氪

 

2025-06-17 17:00

礼来接近以13亿美元收购基因编辑公司Verve Therapeutics

发布时间:2025-06-17 16:55:59


据英国《金融时报》周一报道,礼来公司正就收购基因编辑初创企业Verve Therapeutics展开深入谈判,交易金额最高达13亿美元,旨在强化其实验药物管线。报道援引知情人士称,这家制药商的收购报价包括向 Verve 支付近10亿美元预付款,以及基于这家基因药物公司达成特定临床里程碑的额外3亿美元。报道补充称,若谈判顺利推进,该交易最早可能于本周宣布。(新浪财经)


来源:36氪

 

2025-06-17 17:00

国家发改委:自2025年6月17日24时起,国内汽、柴油价格每吨分别上涨260元和255元

发布时间:2025-06-17 16:53:35


36氪获悉,国家发改委公告,根据近期国际市场油价变化情况,按照现行成品油价格形成机制,自2025年6月17日24时起,国内汽、柴油价格每吨分别上涨260元和255元。


来源:36氪

 

上一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