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远方 - 动态 - 第 585 / 1320 页
2025-04-02 08:00

大众汽车、Stellantis、雷诺等公司被欧盟罚款4.58亿欧元

发布时间:2025-04-02 07:23:52


德国大众汽车、雷诺、斯泰兰蒂斯Stellantis等汽车制造商被欧盟罚款4.58亿欧元,原因是它们参与了一个非法的报废汽车回收垄断利益集团。欧盟调查发现,多达16家主要的汽车生产商在长达十五年的时间内形成反竞争协议。在受到处罚的公司中,大众汽车被罚款1.28亿欧元,Stellantis面临近7500万欧元的罚款,雷诺被要求支付8100万欧元。(财联社)


来源:36氪

 

2025-04-02 08:00

特朗普支持的美国比特币挖矿企业寻求上市

发布时间:2025-04-02 07:22:34


Hut8Mining与特朗普的两个儿子在内的一个投资集团本周宣布成立的美国比特币公司(AmericanBitcoinCorp.)计划最终上市,并寻求额外的私人资本。“因此,从长远来看,你可以将其视为两家姊妹上市公司,”总部位于迈阿密的比特币矿商Hut8的首席执行官AsherGenoot表示,“一个是能源、基础设施数据中心,另一个是比特币、AISCs和储备,它们共同构成了一家垂直整合的公司,拥有一些最好的经济效益。”(第一财经)


来源:36氪

 

2025-04-02 08:00

里士满联储行长:关税可能导致失业和通胀升高,对美联储是巨大挑战

发布时间:2025-04-02 07:21:38


里士满联储行长Tom Barkin表示,特朗普的关税政策可能会同时推高通胀和失业率,给美联储带来巨大挑战。Barkin表示,来自关税的价格冲击可能导致一场“笼中对决”,一方是不愿意多付钱的消费者,另一方是“坚信”必须转嫁成本的商品和服务提供商。Barkin周二在纽约外交关系委员会的一场座谈会上表示:“显然,其中一部分将传导到价格上,因此会带来通胀压力。”(新浪财经)


来源:36氪

 

2025-04-02 08:00

优必选:公司高管集体买入公司股票,适时进一步增持

发布时间:2025-04-02 07:20:49


36氪获悉,优必选公告,公司董事、监事及高级管理人员4月1日集体以自有资金购买本公司H股。据董事、监事及高级管理人员告知,彼等对本公司的业务发展和前景充满信心,认为当前H股股价并无反映本集团价值,彼等对本集团长期价值充分认可。在符合适用的法律及监管要求下,彼等可能会在适当时候进一步增持本公司股份。于该公告后12个月内,预计购入H股的总金额不会超过5000万人民币。


来源:36氪

 

2025-04-02 07:01

美股三大指数收盘涨跌不一,大型科技股多数上涨

发布时间:2025-04-02 07:00:03


36氪获悉,4月1日收盘,美股三大指数涨跌不一,道指跌0.03%,纳指涨0.87%,标普500指数涨0.38%。大型科技股多数上涨,特斯拉涨超3%,英伟达、微软、谷歌、Mrta涨超1%,亚马逊涨1%,苹果小幅上涨;奈飞小幅下跌。热门中概股涨跌不一,网易、拼多多涨超3%,“蔚小理”涨超1%,爱奇艺跌超1%,B站、百度小幅下跌。


来源:36氪

 

2025-04-02 00:00

韩国游戏工作室竞争开发星际争霸新作


就像《半条命》系列一直数不到 3,《星际争霸》系列也一直停留在 2,3 也是遥遥无期。一个重要原因是《星际争霸》系列的原开发者基本上都离开了暴雪,留在微软手中的就是一个 IP。《星际争霸》在韩国仍然极受欢迎,根据韩国媒体今日亚洲(Asia Today)的报道,该国四大游戏工作室 NCSoft、Nexon、Netmarble、Krafton 正在竞争开发基于星际争霸 IP 的新作。部分游戏工作室甚至前往暴雪在加州的总部演示其作品。NCSoft 以开发 MMORPG 知名,Netmarble 想要开发星际争霸手游,Krafton 则以开发《绝地求生》游戏闻名。


  • 发布:2025-04-01 16:25:28

 

2025-04-02 00:00

Google 向免费用户提供 Gemini 2.5 Pro (Experimental)


Google 上周向付费用户提供了其最新最先进的模型 Gemini 2.5,本周它开始向免费用户(有地区限制)提供了 Gemini 2.5 Pro (Experimental)。当然免费用户的使用是受到限制的,可能输入几次提示词就达到了限额。Gemini 2.5 支持模拟推理,能避免大模型常见的错误,目前它在 LMSYS Chatbot 排行榜中位居第一,排名第二的是 OpenAI 的 ChatGPT—4o—latest (2025—03—26),之后是 Grok—3—Preview—02—24、GPT—4.5—Preview、Gemini—2.0—Flash—Thinking—Exp—01—21、Gemini—2.0—Pro—Exp—02—05、DeepSeek—V3—0324 和 DeepSeek—R1。


  • 发布:2025-04-01 17:49:04

 

2025-04-02 00:00

Mozilla 释出 Firefox 137


Mozilla 在 4 月 1 日释出了 Firefox 137。主要新特性包括:Linux 版本支持 HEVC 播放;能识别 PDF 文件中的所有链接并将其转变为超链接;签名 PDF 文档;支持将地址栏作为计算器使用,用户只需要输入算术表达式就可以在下拉列表中查看结果,单击复制到剪切板,该功能将逐步推出;允许用户在水平和垂直标签布局之间切换;更新 Inspector Fonts 面板以显示字体元数据如版本、设计者、供应商、许可证等;更新 Network 面板以允许使用本地文件覆盖网络请求响应,支持 SVG 2 path API 和 hyphenate—limit—chars 属性,等等。


  • 发布:2025-04-01 18:00:34

 

2025-04-02 00:00

Pidgin 3.0.0 Experimental 2 释出


Pidgin 3.0.0 正距离我们越来越近。开发者宣布释出 Pidgin 3.0.0 Experimental 2,这是一个 pre alpha 版本,版本号 2.91.0,该版本主要用于测试。根据发布计划,Experimental 3 计划于 2025—06—30 发布,版本号为 2.92.0,Experimental 4 计划于 2025—09—30 发布,Alpha 1 计划于 2025—12—31 释出。Experimental 2 新特性包括:对话成员列表现已按徽章正确排序,在 IRC 中频道管理员位于顶部,之后是有语音功能的用户,后面是没有任何其他权限的用户;支持搜索用户名;整合了新消息通知;支持传入 IRC 格式,更多可浏览 ChangeLog。


  • 发布:2025-04-01 18:27:30

 

2025-04-02 00:00

睡前看屏幕增加失眠风险


挪威公共卫生研究所的一项新研究表明,减少在床上使用屏幕的时间可以显著改善年轻人的睡眠质量。这项研究基于对45202名年龄在18至28岁之间的挪威年轻人的调查数据,发现睡前使用屏幕会使失眠的风险增加 59%,平均减少24分钟的睡眠时间。研究指出,尽管许多人担心社交媒体特别具有干扰性,但实际上所有类型的屏幕使用对睡眠影响是相似的。这意味着,屏幕使用的总时长,而非具体类型,才是影响睡眠的关键因素。屏幕使用可能通过4种方式影响睡眠:通知打扰、占用本应用于休息的时间、延长入睡所需时间以及屏幕发出的光抑制昼夜节律。

研究人员建议那些因屏幕使用而遭受睡眠问题的人尝试减少夜间屏幕使用时间,尤其是在睡觉前30到60分钟内完全停止使用屏幕。如果必须使用屏幕,建议禁用通知以减少夜间被打扰的可能性。


  • 发布:2025-04-01 18:49:53

 

2025-04-02 00:00

期刊尝试给审稿人付费


两家科学期刊尝试给通常无偿工作的审稿人(peer reviewers)付费,结果显示他们加速了审稿工作,且质量并没有下降。《Critical Care Medicine》向 715 名受邀审稿人中的半数提供了 250 美元的审稿激励费用,53% 接受了,相比下对照组的接受率为 48%。付费审稿人平均提前一天完成审稿工作。《Biology Open》期刊的结果更为显著,它向审稿人支付每篇论文 284 美元,审稿在 4.6 个工作日内完成,而无偿审稿人需要 38 天。《Biology Open》主编 Alejandra Clark 表示,“对编辑来说这非常有帮助,因为部分研究领域很难找到审稿人。”


  • 发布:2025-04-01 23:02:39

 

2025-04-01 23:00

小米汽车事故背后:耀眼的智驾,仓促的2秒钟

发布时间:2025-04-01 22:46:29


3月29日,安徽铜陵市发生了一起严重的交通事故。一辆小米SU7撞上水泥护栏后,发生起火,车内三名乘员不幸身亡,事故车被烧至白车身裸露。

4月1日,小米官方确认了此次事故,并公布了事故车辆当时的部分行车状态。

据小米声明,事故发生前,车辆处于NOA智能辅助驾驶状态,时速为116km/h。事发路段因施工,有路障封闭车道,改道至逆向车道行驶。NOA在行业中被称作领航辅助驾驶功能,可以自行控制车辆施行加减速,并变更车道,上下匝道。

根据小米公布的行车记录,车辆几乎在碰撞前的2秒钟,NOA系统才发出障碍物提醒。驾驶员极限接管车辆后,已经难以避免事故发生。碰撞前的最后速度仍有97km/h。

3月30日,小米成立了专项工作组,积极配合警方完成取证、调查工作。事发地铜陵市交通运输局也成立了专门的工作组,正在对事故展开调查。

本次事故主角小米SU7,是近两年中国汽车市场现象级的爆款产品。上市一年卖出18.6万辆,目前因订单积压,最长交车时间更是长达一年之久。

小米创始人雷军也逐渐成为“车圈顶流”。无论发布会、行业论坛还是线下活动,雷军的一举一动几乎都会迅速登上热搜,他的创业精神打动了大量消费者。

雷军曾公开表示,SU7早期订单中,有30%都是盲订用户。没有看过摸过车,便决定购入。是消费者对小米与雷军的信任,支撑了数量庞大的订单。

而智能驾驶也是几年汽车行业的核心发展主题之一,新能源车龙头公司比亚迪刚刚掀起智驾平权运动,引发吉利、奇瑞等企业跟随,高速领航功能已经可以装在10万元不到的汽车上,为大量用户使用。

加上理想、 小鹏、蔚来、鸿蒙智行等以智能驾驶技术为旗帜的新造车公司,今年配备高速领航以上的汽车销量,将直奔千万量级而去,直接占到中国全年乘用车销量的一半之多。

顶流公司小米,加汹涌的上智热潮驾,这场事故已然引发全民关注,也将再次绷紧车企和消费者心中的行车安全之弦。

从小米公布的驾驶日志可以看到,事故发生前,这辆小米SU7的高速NOA功能开启,车速为116km/h。

系统曾对驾驶员进行轻度分心报警,以及一次手握方向盘的脱手预警。这种方向盘脱手报警后,驾驶员需重新将手握方向盘,报警才会消失。

在8分钟的正常行驶后,NOA突然发出“请注意前方有障碍”的提醒,并开始减速。

 

小米公布的事故车行驶日志

从系统发出障碍物提醒(22:44:24),到车辆发生碰撞(22:44:36-28),前后仅有两秒钟的时间。

在这两秒钟内,驾驶员快速接管了车辆,接管当时,车辆时速仍在100km/h以上。

驾驶员采取了向左打22度方向盘,刹车踏板开度31%。这似乎是仓促之下的应对。因为深度踩下刹车,踏板开合度一般在60%左右。转向角度过大,刹车力度不足,无法快速刹停车辆,还容易导致车辆失控,撞上周边障碍物。

有车企研发人士向36氪分析,在时速116km/h的背景下,方向盘的22度,对应的车轮转向角是巨大的。并且这辆小米SU7标准版为后驱车型,“高速急转向是很危险的行为,车辆在当下很可能失控,并开始打滑”。

 

事故车(图源网络)

从事故车图片看,车辆撞上水泥护栏的位置是副驾前方。

有业内人士向36氪分析,事故当时,水泥护栏位于两条车道的中界线,在驾驶员向左变道行驶途中,避让不及,车辆右前侧撞上水泥护栏,“这是一种偏置碰撞场景,现在也是车企的常规测试项目”。

 

小米在中保研的测试

2024年9月,中保研曾发布小米SU7的碰撞测试结果,其中便包括乘员侧正面25%的偏置碰撞测试场景(如上图所示)。测试结果表明,在64km/h的速度下遇见偏置碰撞,小米车内乘客并且受伤,获得了最优秀的G级评价。

而关于25%以及40%侧正面碰撞测试,国标要求的速度标准是56km/h。“这个事故中,车速太高了,最终碰撞的时速竟然有97km/h”,有业内人士向36氪表示,“几乎没有车能扛住这个车速下的撞击”。

车辆与水泥护栏发生碰撞后,发生了起火。从事故车照片看,车辆已被烧成灰烬。

有电池行业人士向36氪表示,小米在电池防护上的标准,比行业高不少,即便是磷酸铁锂电池,也在扩散热防护中采用了气凝胶隔热材料。不过,97km/h的高速撞击下,动力电池面临极大的变形撕裂风险。

“小米SU7标准版使用的是磷酸铁锂电池,微小碰撞下,磷酸铁锂电池只会冒烟并太不会起火。但如果内部电芯被撕裂,电解液泄漏,那么这场火便不可避免了”,业内人士向36氪表示。

“说白了,现在的电池包热防护设计,基本都是针对80公里时速以下,再高的速度,前舱的防撞要求将大幅增加,为了小概率场景, 去拉高整车成本,大部分车企都不会做。”

综合而言,小米SU7本次事故的直接原因,即车辆智能驾驶系统与驾驶员都未及时发现前方障碍物,也未留出充足时间避让。

智能驾驶,成为本次事故的重要讨论点之一。行业争相追逐的、车企推广普及的智能驾驶,似乎仍然没有能力处理此类复杂路况。

“夜晚、高速路、纯视觉、还是修路场景,难度其实不小。”

多位智能驾驶行业人士告诉36氪,小米事故车辆的智能辅驾驶助遇到的场景,几乎是每个车企智驾团队都会遇到的挑战。

而小米事故车辆SU7标准版,搭载的只是入门级的智驾方案。

硬件上,包括1颗英伟达Orin N芯片,AI算力为84TOPS,无激光雷达,全车的智驾感知由1个毫米波雷达、11个摄像头、12个超声波雷达来实现;软件算法由小米汽车自研,具备高领航辅助驾驶等能力。

有行业人士向36氪汽车介绍,在纯视觉智驾感知环节,前几年由特斯拉带火的BEV感知(鸟瞰图)+OCC(占据网络)等技术,是行业比较常见的感知方案。

该人士表示,在高速道路上,BEV能检测距离往往就100米左右,而实际上,超过60米车就看得的不是很准了。“如果以100km/h行驶,智驾系统的反应时间基本也就3.6秒左右”。

“远距离的静止障碍物检测难度不小,有激光雷达肯定会更好,至少能更早看到障碍物。”

另一位智驾行业资深人士也表示,“如果是路况不好(比如光照、视野遮挡)的情况下,从100km/h到完全刹停是有一定技术难度的;但减速到比较低,如60km/h还是相对容易做到。”

而遗憾的是,小米公布的事故车行驶日志显示,从智驾系统发出障碍物提醒到碰撞发生,中间只有2秒时间。“智驾响应明显是偏晚了的。”

但在辅助人类驾驶过程中,即便智驾系统反应不够及时,车企往往还有另一重保证——自动紧急制动,俗称“AEB”。

“即使AEB没有刹停,100米的检测范围内,AEB是足够减速到30-40km/h的。”有行业人士对36氪表示,不过从事发时97km/h的速度来看,AEB很可能没有实际生效。

而此前,小米汽车曾公布过自身测试结果,称能在135km/h下检测前方车道静止的故障车,并成功刹停。

 

小米发布会截图

然而有行业人士告诉36氪,不仅小米,其他车企同行的AEB能够生效场景范围也相当有限。例如面对一些水马、桩桶、护栏等路面静态障碍物,AEB往往无法生效。

36氪也在小米汽车的用户手册中查阅发现,小米列出的前向防碰撞辅助功能无法正常工作的场景中,就包括异形障碍物,如落石、侧卧行人、水马、动物等。

有智驾行业人士告诉36氪,尽管车企列明了一长串注意事项,“但其实只是一种免责声明。而用户在实际开车时,很难想起来什么场景下AEB能够生效。”

行业中,类似的“因为AEB不起作用而导致车辆剐蹭碰撞”的用户投诉和曝光并不少。有行业人士告诉36氪,智驾第一梯队车企的纯视觉方案,日常也能收到不少投诉工单,原因就是因为剐蹭了水马等路面障碍物。

换言之,即便被端到端、大模型等各种花哨的新技术名词笼罩,智能驾驶依然在犯一些低级错误,或者暴露出难以应对复杂路况的能力边界。

智驾普及,碰上了安全暗礁。

今年以来,车企掀起了一轮又一轮的智驾平权潮流,尽管智驾功能的软件迭代多数都是期货,但硬件先行抢占用户心智,已经成为车企们“看破不说破”的共谋。

在一些用户眼中,智能驾驶的酷炫科技迎合了先锋人士、年轻人的潮流,不用智驾的人士反而成了保守派。

据青岛广播电台《正在新闻》报道,小米SU7事故中驾驶车辆的女生曾多次告诉母亲,智驾“方便、安全”。

这位母亲曾告诫女儿,现在技术不完善,不能盲目相信,自己开才放心,“我说她以后一定会后悔;她还反驳我,说有各种(证明安全)的依据。”

事实上,智能驾驶的进化,远未到用户可以真正放开手脚安睡无虞的阶段。

即便是一位从事智驾工作多年的工程师也对36氪汽车表示:从来不敢在晚上开启智驾,因为他深知智驾系统目前的能力边界。

而广泛普通用户,其实更难以分辨车企不同智驾等级、不同芯片配置带来的能力差异,以及背后潜在的安全风险。

一位工程师告诉36氪,近期有推行智驾平权的车企,其销售门店的泊车演示失败案例就有百十来起,已经对销售的成交率产生负面影响,公司大量工程师也在为大面积交付的智驾系统,进行售后补漏工作,“有些工程师的头上,挂了20000多个问题待解决。”

智能驾驶的普及,势必将惠及消费者,用技术补足人类驾驶员的环境识别缺陷,响应能力,同时让司机可以短暂缓解驾驶疲劳。

但过度营销,乃至急功近利式的进行功能比拼,势必埋下安全隐患,甚至让企业自身驶入质量暗礁。

车企有理由、也有责任帮助用户清晰好认知智驾,而非沉浸在“遥遥领先”、“第一梯队”的标签与光环中。广大用户也需警醒的是,智驾虽然火热,但依旧是辅助人类驾驶的角色,行车安全的方向盘仍然掌握在自己手里。

对于小米汽乃至所有车企而言,虽然源源不断的汽车订单将其捧上了高位,但喧闹的流量可以载舟也能覆舟,尊重汽车产品与新技术的进化节奏,加强风险把控,如履薄冰,才能在汽车行业长远发展。


来源:36氪

 

2025-04-01 21:00

智谱发的“干活Agent”,不用邀请码

发布时间:2025-04-01 20:17:40


文|周鑫雨

编辑|苏建勋

交出后DeepSeek R1时代的答卷,对如今的六小虎而言,显得尤为重要。

DeepSeek R1和Manus,已经分别在推理模型和AI Agent领域炸了场。对于后来者而言,跟随是最为保守的路径。比如,百度发布了推理模型文心X1,腾讯上线了混元深度思考模型T1。

在3月31日的OpenDay上,在国内资本市场拿钱到手软的智谱,开年交出的答卷则是R1和Manus的“plus版本”——具有深度思考能力的Agent产品,“AutoGLM 沉思(以下简称‘沉思’)”,已经免费上线。

 

AutoGLM沉思。

智谱旗下的初代AutoGLM,曾在2024年11月,实现了第一个由AI发出的红包:AI发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红包。“沉思”的班味儿则更重些。就像一位人类实习生,它能够基于开放的自然语言问题,理解、分析、搜索信源。

并且比“联网搜索”更进一步,“沉思”能查看如知网、小红书、公众号、京东、巨潮资讯等不对外开放API的信源,同时具有多模态理解能力,能够理解网页上的图文信息。

张鹏展示的一个案例是:用“沉思”运营小红书账号,两周涨粉5000,还接到了商单。

小红书起号的关键,一是更新频率高,二是话题吸引人。只要输入想讨论的热门话题,比如“手冲咖啡全套设备种草攻略”,“沉思”就能从小红书、知乎等平台,根据上百个信源自动做好了总结。

 

智谱用“沉思”运营的小红书。

DeepSeek App一举创下3000万日活的神话后,AI厂商对产品范式的认知,逐渐有了变化:应用的最终形态,就是模型;所谓的应用,也成了模型能力的秀场。

可以明显感受到,“沉思”的交互界面设计,相较于Manus,更突显了模型本身的思考能力。

在思考过程中,“沉思”展现的是“思考”,从理解问题、拆解问题出发,通过信息检索,再列出解决方案的框架。而Manus着重展现的是“行动”,可视面板显示的是AI调用工具的过程。

 

“沉思”和Manus的界面对比。上为“沉思”,下为Manus。

 

“沉思”和Manus的界面对比。上为“沉思”,下为Manus。

比起具有“成为全球首款通用智能体”野心的Manus,“沉思”对于当下智谱的意义,比起可用和落地,在于通过秀出思维链,展现其模型实力。

智谱AutoGLM负责人刘潇也直言,虽然“沉思”能够执行研报整理等简单任务,但当前提供给大众的,只是一个预览版本,还有很多的不足。

一个直观的对比是,Manus通过调用Claude的Computer Use能力,能够实现跨PC、App等多端的操作,并且交付出PPT、网页等拥有具体形态的结果。

比如,输入Prompt“请制作一个jellycat主题的吃豆人网页游戏,素材颜色饱和度不要太高”,Manus能直接交付一个像模像样的游戏网页(虽然执行时间长达45min,且游戏存在bug)。

 

Manus交付的吃豆人网页游戏。

但当前的“沉思”预览版能交付的,仍然是类似于Deep Research(OpenAI推出的研究智能体)的研究整理,无法开箱即用。

输入上述的Prompt,“沉思”只能输出实现游戏的代码,用户还需要额外复制和运行,对非技术背景的用户并不友好。

 

“沉思”交付的是游戏代码。

一名智谱员工告诉《智能涌现》,“沉思”仍是一个试验性产品,“‘沉思’还不能跨端操作,如果要实现这点,就必须集成GLM-PC(智谱推出的电脑操作模型)等类似Computer Use的功能。”

在Agent上下了一番功夫,智谱想要展示的到底是怎样的技术实力?

OpenDay上,张鹏解析了实现“沉思”所需的模型组合:基座模型GLM-4-Air-0414,推理模型GLM-Z1-Air,以及沉思模型GLM- Z1——这三款新模型,分别对应Agent所需的语言理解、问题分析,以及反思验证能力。

 

“沉思”背后的新模型。

值得一提的是,智谱提出了“沉思大模型”的概念,这也代表了智谱对R1下一阶段的探索。在张鹏看来,单纯依赖内部知识推理,让传统AI具有相当大的局限性。

比带有局限性的推理更进一步,“沉思”要求AI能够实时联网搜索、动态工具调用、深度分析和自我验证,进而保证交付成功的可靠性和实用性。

“价格屠夫”DeepSeek的掀桌,同样在逼迫后来者或是开源,或是提供更高性价比的模型。

智谱新发布的三款模型中,推理模型 GLM-Z1-Air的推理速度相比R1提升了8倍,但成本仅有1/30,还能在消费级显卡上运行。与此同时,这三款新模型也将在4月14日悉数开源。

当然,身处“后DeepSeek”时代,思考是否坚持预训练、如何做商业化,是如今六小虎不得不回答的问题。

以下是智谱CEO张鹏在发布会上,关于Agent和模型技术,以及商业化的一些思考,略经《智能涌现》编辑:

 

欢迎交流!


来源:36氪

 

2025-04-01 21:00

思美传媒:公司董事拟减持不超31.79万股公司股份

发布时间:2025-04-01 20:58:49


36氪获悉,思美传媒发布公告,持有公司0.2337%股份的董事、常务副总经理虞军计划以集中竞价或大宗交易方式合计减持公司股份不超过31.79万股,占公司总股本的0.0584%。


来源:36氪

 

2025-04-01 21:00

鸿海:印度子公司从苹果取得机器设备一批,交易金额约3225.8万美元

发布时间:2025-04-01 20:57:43


4月1日晚间,鸿海公告,子公司Foxconn Hon Hai TechnologyIndia Mega Development Private Limited,从2024年10月25日迄今向苹果(Apple)取得机器设备一批,交易金额约3225.8万美元,主要为营运需求。同日公告,其子公司Ingrasys(Singapore)Pte. Ltd.对越南Fulian Precision Technology Component增资2340万美元,主要目的为长期投资。(界面)


来源:36氪

 

2025-04-01 21:00

韩国五大整车厂商3月总销量近70.3万辆,同比减1.6%

发布时间:2025-04-01 20:51:34


综合韩国五大整车厂商4月1日发布的销售业绩,五大车企今年3月国内外总销量同比减少1.6%,为70.2853万辆。五大车企本土销量同比增加2.9%,为12.3916万辆;海外销量同比减少2.6%,为57.8937万辆。(界面)


来源:36氪

 

2025-04-01 21:00

热门中概股美股盘前普涨,小鹏汽车涨超3%

发布时间:2025-04-01 20:49:59


36氪获悉,热门中概股美股盘前普涨,截至发稿,小鹏汽车涨超3%,网易涨超2%,微博、名创优品、蔚来涨超1%,理想汽车涨0.79%,京东涨0.41%,拼多多涨0.25%,阿里巴巴涨0.15%。


来源:36氪

 

2025-04-01 21:00

美股大型科技股盘前多数下跌,英特尔、苹果跌超1%

发布时间:2025-04-01 20:45:45


36氪获悉,美股大型科技股盘前多数下跌,截至发稿,英特尔、苹果跌超1%,亚马逊跌0.94%,Meta跌0.62%,奈飞跌0.61%,微软跌0.37%,谷歌跌0.13%;特斯拉涨超1%,英伟达涨0.19%。


来源:36氪

 

2025-04-01 21:00

中伟股份:拟发行H股股票并在香港联交所主板挂牌上市

发布时间:2025-04-01 20:40:03


36氪获悉,中伟股份发布公告,公司拟发行H股股票并在香港联合交易所有限公司主板挂牌上市。


来源:36氪

 

2025-04-01 21:00

通用股份:控股股东拟向苏豪控股转让24.5%股份,实控人变更为江苏省国资委

发布时间:2025-04-01 20:39:12


36氪获悉,通用股份发布公告,公司控股股东红豆集团与苏豪控股签订了《股份转让协议书》。根据协议内容,苏豪控股受让红豆集团合计持有的3.89亿股公司股份,占公司总股本的24.5%,转让价格每股5.44元,转让价款合计21.18亿元。本次交易完成后,公司控股股东将由红豆集团变更为苏豪控股,实际控制人将由周海江、周海燕、顾萃、刘连红变更为江苏省国资委。公司股票将于4月2日(星期三)开市起复牌。


来源:36氪

 

2025-04-01 21:00

ST恒久:与中网研究院签署《框架合作协议》

发布时间:2025-04-01 20:32:46


36氪获悉,ST恒久发布公告,公司与广州市中网数据要素发展研究院(以下简称“中网研究院”)签署《框架合作协议》,围绕车联网行业领域优质语料价值化与智能化发展需求,依托中网研究院技术优势(数据空间架构、优质语料库建设、训练场设计)与公司建立全面战略合作关系。


来源:36氪

 

2025-04-01 21:00

奥飞数据:拟2亿元参与设立产业投资基金

发布时间:2025-04-01 20:27:35


36氪获悉,奥飞数据发布公告,公司拟出资2亿元,与万联天泽、复朴投资、广州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基金共同投资设立广州天泽奥融股权投资基金合伙企业(有限合伙)(以下简称“产业投资基金”),公司对产业投资基金的认缴比例为40%。该基金专项投资于公司全资子公司广州奥融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奥融科技”)。


来源:36氪

 

2025-04-01 21:00

贾斯汀·霍塔德出任诺基亚总裁兼首席执行官

发布时间:2025-04-01 20:22:11


4月1日,诺基亚官网刊发新任总裁兼首席执行官致员工信,贾斯汀·霍塔德(Justin Hotard)在致员工信中称,将在上任后的前100天深入倾听客户、员工、投资者及其他关键合作伙伴的意见,同时确保兑现2025年承诺,并为诺基亚的未来制定清晰的愿景与战略。(界面)


来源:36氪

 

2025-04-01 21:00

北交所明确再融资监管导向,支持上市公司通过定向发行可转债融资

发布时间:2025-04-01 20:21:10


从业内独家获悉,北京证券交易所日前在业内下发最新一期发行上市审核动态,从再融资品种均衡、“扶优限劣”、合法规范经营、持续经营能力、前次募资使用情况、本次募资投向、投资者保护措施和预沟通机制八个维度明确了北交所上市公司再融资监管导向。关于再融资品种均衡,北交所表示,支持上市公司通过定向发行可转债融资。(中证报)


来源:36氪

 

2025-04-01 21:00

日产汽车下调2025款Rogue和Pathfinder车型的价格

发布时间:2025-04-01 20:14:06


日产汽车下调2025款Rogue和Pathfinder车型的价格。(财联社)


来源:36氪

 

2025-04-01 21:00

紫光展锐完成股改,IPO目标再进一步

发布时间:2025-04-01 20:07:23


4月1日,紫光展锐官网显示,紫光展锐的公司全称,已经由“紫光展锐(上海)科技有限公司”变更为“紫光展锐(上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紫光展锐相关负责人随后证实,这意味着公司股份制改革已全面完成。近年来,紫光展锐持续推进上市进程,本次股份制改革的完成,标志着紫光展锐向上市迈出了实质性一步,有望对紫光展锐长期发展带来持续助力。(证券日报)


来源:36氪

 

2025-04-01 21:00

湖南发展:拟购买铜湾水电90%股权等资产,股票明起复牌

发布时间:2025-04-01 20:04:40


36氪获悉,湖南发展发布公告,公司拟以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的方式购买湘投能源持有的铜湾水电90%股权、清水塘水电90%股权、筱溪水电95%股权、高滩水电85%股权。同时公司拟向不超过35名符合条件的特定投资者发行股份募集配套资金。公司股票将于2025年04月02日(星期三)开市时起复牌。


来源:36氪

 

2025-04-01 20:00

吉利德中国回应裁员:正在进一步调整资源,为长效HIV新药等近期上市的产品做准备

发布时间:2025-04-01 19:56:24


2024年年底至2025年3月,跨国药企吉利德科学分别在西雅图办事处、加州总部进行裁员,并宣布2025年中结束运营其细胞治疗子公司Kite Pharma在费城的工厂。日前,吉利德中国同样流出裁员消息。对此,4月1日,吉利德中国方面回应称,公司持续推进吉利德的长期战略目标,并不断加速临床进展。公司正在进一步调整资源,为即将推出每年给药两次的用于HIV预防的来那帕韦(lenacapavir)以及其它近期上市的产品做准备。不过吉利德中国未透露中国区的裁员规模和涉及部门。(界面)


来源:36氪

 

2025-04-01 20:00

中材节能:2024年净利润760.24万元,同比减少94.7%

发布时间:2025-04-01 19:53:43


36氪获悉,中材节能发布2024年年度报告,实现营业收入23.24亿元,同比减少24.21%;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760.24万元,同比减少94.7%。公司拟向全体股东每10股派现金0.05元(含税)。


来源:36氪

 

2025-04-01 20:00

中国一汽:一季度整车销量突破76万辆,同比增长2.5%

发布时间:2025-04-01 19:36:47


36氪获悉,据中国一汽官微,2025年1-3月,中国一汽销售整车76.2万辆,同比增长2.5%;生产整车77.6万辆,同比增长4.8%。其中,自主品牌销量22.3万辆,同比增长7.4%;自主新能源销量5.9万辆,同比增长152%;合资品牌销量53.9万辆。


来源:36氪

 

上一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