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晓芒加盟世纪互联集团并出任第一线CEO
发布时间:2025-07-11 10:38:28
7月11日,世纪互联(VNET.US)宣布,任命李晓芒先生为集团高级副总裁兼旗下全资子公司第一线(DYXnet)CEO,全面负责第一线业务,直线向集团创始人、董事长陈升汇报。(界面)
来源:36氪
上半年深圳机场国际及地区客流量首次突破300万人次
发布时间:2025-07-11 10:34:18
随着跨境出行快速复苏和出入境政策不断调整优化,今年上半年,深圳机场国际及地区客流量首次突破300万人次,航班量超2万架次,均已超过2019年同期,创下了开航以来的新高。(界面)
来源:36氪
CRO概念股再度拉升,药明康德触及涨停
发布时间:2025-07-11 10:25:41
CRO概念股再度拉升,药明康德触及涨停,博腾股份20cm涨停,美迪西涨超10%,凯莱英、康龙化成涨幅居前。(界面)
来源:36氪
白酒股异动拉升,皇台酒业直线涨停
发布时间:2025-07-11 10:20:29
36氪获悉,截至发稿,白酒股异动拉升,皇台酒业直线涨停,中锐股份、金种子酒、酒鬼酒、泸州老窖、五粮液等跟涨。
来源:36氪
经济学家调查:日本2025年GDP料同比增长0.8%,2026年同比增长0.7%
发布时间:2025-07-11 10:16:24
据彭博7月4日-10日对56位经济学家的最新调查结果,日本2025年GDP料同比增长0.8%,2026年GDP料同比增长0.7%。(新华财经)
来源:36氪
银行板块再度走强,工商银行再创历史新高
发布时间:2025-07-11 10:13:54
36氪获悉,截至发稿,银行板块再度走强,工商银行、建设银行、农业银行盘中再创历史新高,齐鲁银行、北京银行、杭州银行纷纷上扬。
来源:36氪
Canalys:一季度中国云基础设施市场加速增长
发布时间:2025-07-11 10:09:08
36氪获悉,Canalys数据显示,2025年第一季度,中国大陆在云基础设施服务上的支出达到116亿美元,同比增长16%。2025年第一季度,阿里云在中国大陆云服务市场中占据33%的份额,华为云为18%,腾讯云为10%。
来源:36氪
今日25年飞天茅台散瓶批价报1870元/瓶,较前一日回升20元
发布时间:2025-07-11 10:01:27
36氪获悉,今日酒价披露的批发参考价显示,7月11日,25年飞天茅台原箱较前一日回升20元,报1945元/瓶;25年飞天茅台散瓶较前一日回升20元,报1870元/瓶。24年飞天茅台原箱较前一日价格持平,报1950元/瓶;24年飞天茅台散瓶较前一日回升20元,报1890元/瓶。
来源:36氪
区块链板块拉升,吉大正元等多股涨停
发布时间:2025-07-11 10:00:32
36氪获悉,截至发稿,区块链板块拉升,吉大正元、中远海科、市北高新、华媒控股涨停,华峰超纤、格尔软件、新晨科技、四方精创、恒宝股份纷纷上扬。
来源:36氪
产业资本领投,时驾科技完成亿元A轮融资,将建设50万套空悬产能 | 36氪首发
发布时间:2025-07-11 09:13:40
36氪获悉,智能悬架供应商时驾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时驾科技”)近日宣布,完成数亿元A轮战略融资。本轮融资由吉利星源与多家产业资本联合领投,同济大学科创基金跟投,平湖经开区国有资本为公司智能制造基地提供落地支持。
据时驾科技创始人乌伟民介绍,本轮融资将主要用于第三代全主动悬架关键技术研发,以及年产能50万套的先进智能制造中心建设。
相较于传统螺旋弹簧悬架,时驾科技所研发的空气悬架系统能通过调节空气压力,实现车身高度与悬架刚度的动态调节,提升车辆在不同工况下的乘坐舒适性与操控稳定性。
但在相当一段时间内,由于国产化率低、系统成本高,空气悬架仅应用于80万元以上的高端车型。
2015年上市的蔚来ES8,是最早搭载空气悬架的国产车型。2019年,蔚来为控制成本启动空气悬架自研,时任蔚来底盘域控制系统负责人、如今的时驾创始人乌伟民,正是当年项目牵头的核心成员。这段经历,为他后来的创业奠定了技术基础。
2021年,乌伟民创立时驾科技,专注于智能悬架控制系统与空气供气单元的自主研发。目前,公司已成功推出两大成果:“八合一集成闭式空气供给模块”和“全主动空气悬架系统”。
其中,八合一集成闭式空气供给模块,集成了空压泵、电磁阀、控制器、干燥器、过滤器等多个功能单元,同时由于采用了气路内循环技术,因而相较气路外循环技术,整套系统体积更小、噪音更低,但效率更高。
集成化和效率的提升使系统成本更低。 根据时驾测算, 这套方案相较当前主流产品,可为整车系统降低数千元成本,将加速空气悬架向20万元级主流车型渗透。
此外,这套模块采了软硬件解耦设计,具备开放式接口协议,可灵活适配新一代中央计算平台与EE架构,从而提升整车系统兼容性与集成效率。
时驾科技另一产品全主动空气悬架系统,则是在传统半主动悬架基础上的升级版本。
半主动悬架只能调节阻尼,而时驾科技的全主动系统,在半主动系统的基础上引入液压主动力,实现对弹簧刚度与车身姿态的主动控制,从而系统能对车辆垂向、俯仰、侧倾动态做实时调节。
时驾科技表示,这套全主动系统相较传统半主动方案,性能提升了大概30%。
在谈起这些产品的研发经历时,乌伟民对36氪介绍:"很多人觉得空气悬架只是换了种‘弹簧’,但真正难的是‘控制它’。你看奔驰讲舒适,宝马讲操稳,但这两种体验背后,其实都藏在软件代码里。以前这类控制算法掌握在国外供应商手里,现在我们自己做出来了。”
时驾科技的核心技术之一,正是其首创的“千段调节自适应天/地棚算法”,它可以根据不同路况和驾驶状态,调整整车姿态与悬架软硬,从而使驾驶体验更平顺。
除了算法,闭式系统还有三大技术难关需要突破。比如:要让整个系统在密闭状态下长期运行,就必须在气密性、保压性与耐久性上都达到极高标准。而时驾科技通过对材料、结构和工艺的打磨,使得产品可以在最高15bar压力下,运行超过500小时。
再比如电磁阀系统,它决定了模块的响应速度与动作精准度,而时驾团队围绕自研电磁阀设计和控制逻辑,实现了多路精准快速切换。“今后我们还会持续优化电磁阀系统的速度和精度。” 时驾科技表示。
最后一大难点是结构集成。传统供气系统是分散布置,线束长、噪音大、装车难,而时驾科技走的是类闭式一体化集成路线,不仅提升了系统的一致性和性能、同时也降低了成本。
在时驾科技为攻坚所做的这些努力背后,是创始人乌伟民的一个美好愿景: “我们就是希望把中国汽车穿的‘橡胶鞋’,换成一双真正好用的‘气垫鞋’。”
来源:36氪
“影目科技”宣布完成超1.5亿元B2轮融资
发布时间:2025-07-11 09:59:26
36氪获悉,“影目科技”宣布完成超1.5亿元B2轮融资,由普华资本、梁溪产发集团、神骐资本联合投资。本轮资金将用于下一代产品研发、AI核心能力建设、供应链纵深及线下场景拓展,进一步夯实影目在AI+AR终端赛道中的技术优势与生态布局。
来源:36氪
减肥药概念持续走高,常山药业“20cm”涨停
发布时间:2025-07-11 09:54:05
36氪获悉,截至发稿,减肥药概念持续走高,常山药业“20cm”涨停,凯莱英、美迪西、金凯生科、博瑞医药、诺泰生物、纳微科技等跟涨。
来源:36氪
稳定币概念反复活跃,古鳌科技20cm涨停
发布时间:2025-07-11 09:51:45
36氪获悉,截至发稿,稳定币概念反复活跃,古鳌科技20cm涨停,吉大正元、华峰超纤、新致软件、四方精创、恒宝股份等多股涨超5%。
来源:36氪
军工股震荡拉升,船舶方向领涨
发布时间:2025-07-11 09:47:27
36氪获悉,截至发稿,军工股震荡拉升,船舶方向领涨,国瑞科技涨超15%,中国船舶涨超5%,江龙船艇、中国重工、中国动力、中船防务等跟涨。
来源:36氪
北京:有序推进南中轴地区发展建设,更好服务保障首都功能
发布时间:2025-07-11 09:41:10
7月10日下午,北京市委副书记、市长殷勇围绕推动首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到丰台区调研。他指出,丰台区认真落实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经济社会发展不断迈上新台阶。强调丰台区要继续坚持规划引领,立足区域功能定位,发挥资源禀赋优势,强化区域产业发展方向,增强产业集聚效应,有序推进南中轴地区发展建设和规划落地,不断提升首都功能综合承载力,更好服务保障首都功能,为推动首都高质量发展作出更大贡献。(北京日报)
来源:36氪
光伏概念反复活跃,国晟科技3连板
发布时间:2025-07-11 09:37:24
36氪获悉,截至发稿,近期光伏概念反复活跃,国晟科技3连板,京运通2连板,亚玛顿、拓日新能、亿晶光电等跟涨。消息面上,据SMM,光伏材料继续涨价。N型致密料报价为4.45万/吨,较前一日涨幅达0.55万/吨。N型硅片182和210 尺寸分别上涨13.64%和13.45%。电池组件亦酝酿涨价,TOPCon电池报价上调2-3分,个别组件交付价调涨2分。
来源:36氪
创新药概念反复走强,康辰药业2连板
发布时间:2025-07-11 09:36:27
36氪获悉,截至发稿,创新药概念反复走强,康辰药业2连板,常山药业、博腾股份涨超10%,药明康德涨逾7%,凯莱英、康龙化成、九洲药业、普洛药业等跟涨。
来源:36氪
萨莉亚2025财年前三季度净利润同比增长50%,至77亿日元创新高
发布时间:2025-07-11 09:35:16
萨莉亚7月9日发布2024年9月-2025年5月合并财报显示,净利润同比增长50%,达到77亿日元。超过了之前市场预期的71亿日元,创下该时期历史新高。起到拉动作用的因素是维持低价促使顾客人数增加。萨莉亚同期销售额增长15%,达到1883亿日元。营业利润增长5%,达到106亿日元。2025年财年(截至2025年8月)预期保持不变。预计销售额同比增长15%,达到2587亿日元,净利润增长26%,达到103亿日元。(界面)
来源:36氪
美国对巴西加征关税反噬自身,美咖啡橙汁首当其冲面临涨价
发布时间:2025-07-11 09:33:46
当地时间10日,有贸易商和专家表示,如果美国政府坚持自8月1日起对从巴西进口的所有商品征收50%关税,产自巴西的咖啡和橙汁等食品价格将大幅上涨。据近年来的行业数据显示,在农产品方面,巴西生产的阿拉比卡咖啡占世界总量的近一半,同时巴西还是世界上最大的橙汁生产国之一,占全球出口量的80%。(央视新闻)
来源:36氪
稀土永磁板块继续走强,京运通2连板
发布时间:2025-07-11 09:32:06
36氪获悉,截至发稿,稀土永磁板块继续走强,京运通2连板,奔朗新材、九菱科技、北方稀土、包钢股份、西磁科技等涨幅居前。
来源:36氪
特朗普称将对未接到关税函的国家征收15%或20%“统一关税”
发布时间:2025-07-11 09:31:27
当地时间7月10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在接受美国媒体的电话采访时表示,计划对几乎所有尚未加征关税的贸易伙伴征收15%或20%的统一关税。特朗普说:“我们将对所有剩下的国家征收关税,不论是15%还是20%,这个我们正在安排。”(央视新闻)
来源:36氪
A股三大指数集体高开,药明康德涨超4%
发布时间:2025-07-11 09:27:08
36氪获悉,A股三大指数集体高开,沪指高开0.05%,深成指高开0.06%,创业板指高开0.02%;地产、生物科技、券商板块领涨,市北高新、绿地控股涨停,药明康德涨超4%,国盛金控涨超3%,浩欧博涨超2%;汽车、互联网、白酒板块跌幅居前,赛力斯跌超3%,网宿科技跌超1%,*ST椰岛跌近1%。
来源:36氪
恒指开盘涨0.02%,恒生科技指数跌0.28%
发布时间:2025-07-11 09:23:11
36氪获悉,恒指开盘涨0.02%,恒生科技指数跌0.28%;医药、钢铁、地产板块领涨,药明康德涨超4%,重庆钢铁股份、融创中国涨超3%;食品、半导体、软件服务板块跌幅居前,王朝酒业得出4%,宏光半导体、网易跌超1%。
来源:36氪
美国国务卿鲁比奥称正筹备与中方会晤
发布时间:2025-07-11 09:03:07
据报道,美国国务卿鲁比奥当地时间10日表示,他正筹备与中方在马来西亚举行的东盟外长会期间举行会晤。报道称,如果此次会晤实现,这将是他今年1月就职以来两国外长首次面对面会谈。鲁比奥对记者表示,“我认为我们正在推进此事,或许我们会见面。”(环球时报)
来源:36氪
从古方“黄龙汤”到精准菌群移植,承葛生物斩获亿元融资 | 专访
发布时间:2025-07-11 08:30:40
“童子便”能治病,竟不是天方夜谭,其背后暗藏着严肃的科学原理。
这一古老的偏方,在现代医学的解码下,演化为了从健康人粪便中提取功能菌群,再移植给患者的“菌群移植”技术。
2020-2022年前后,其更广义的概念“微生态疗法”曾一度站上风口,受到资本和临床的青睐。而今,一笔新的融资让行业的目光再次聚焦。近日,国内菌群移植领域的先行者承葛生物宣布完成由金阖资本领投的过亿元战略融资,令这家已深耕近十年的公司获得了广泛关注。
现代生活方式、抗生素滥用等因素,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侵蚀着人类的肠道健康,导致全球范围内肠道微生态失衡的人群数量激增。大量前沿研究已证实,肠道菌群的紊乱与多种看似不相关的疾病密切相关,包括消化系统疾病(如艰难梭菌感染、炎症性肠病)、代谢性疾病(如肥胖、糖尿病)、神经系统疾病(如自闭症、抑郁症),甚至影响着肿瘤免疫治疗的成败。
作为一种能系统性调节复杂菌群网络的创新疗法,承葛生物的精准菌群移植技术,为干预上述疾病提供了全新的解决方案。那么,以菌群移植技术为代表的微生态疗法,经历了怎样的发展历程?这个刚萌芽的赛道,未来有多大的市场空间?在多个入局者中,承葛生物的核心壁垒有哪些?
带着这些问题,36氪访谈了承葛生物董事长肖传兴,以下是对话内容(经编辑):
36氪:您最初在三甲医院工作,是什么契机让您决定从体制内走出来,创立承葛生物?
肖传兴:我算是中国最早探索菌群移植临床应用的医生之一,2012年读博时就在进行菌群移植的标准化临床研究,最初的动力主要是发论文。
但随着研究深入,发现这个技术确实有效,能治疗很多疾病。我们发表了全球第一篇关于菌群移植治疗乙肝的论文,刊登在肝病领域顶刊上。这篇文章后来引起了钟南山院士团队的关注,他们的一位朋友接受治疗后效果非常好,这也为我们后续获得南山健康产业基金的天使轮投资埋下了伏笔。
但真正让我下定决心创业的,是2015年治疗的一对自闭症双胞胎。治疗三个月后,这对孩子有了非常大的进步。这让我意识到,如果菌群移植有这样的临床效果,那的确是值得我做一辈子的事业。
医学生的初心都是救死扶伤。当技术(我们自己搭建了最早的研发平台)、临床需求、人生价值和资本支持这几个要素都齐备时,“天时地利人和”,我就出来创业了。
36氪:从2016年成立至今,公司发展面临的主要挑战有哪些?
肖传兴:最大的挑战主要有两个,一个在内部,一个在外部。
内部的关键是早期股权结构设计不合理,天使轮融资后,创始团队只占50%的股权。因此,团队耗费了大量时间回购股份,直到最近一轮融资前,我有公司控股权和100%投票权,才算真正解决了股权分散的问题。
创业过程中,外部最大的挑战是政策空白。 承葛花了大量精力去开拓和推动菌群移植技术的合规收费。现在,肠道菌群移植技术已经获得了国家卫健委的官方认可,并被纳入《全国医疗服务技术规范(2023年版)》。我们在全国21个省也拿到了医保局的自费项目收费编码,实现了商业上的合规闭环。同时,在生产资质上,我们也获得了国家人类遗传资源管理办公室批准的采集和保藏许可。
36氪:承葛生物的核心技术是“精准菌群移植”(PMT),它和传统的菌群移植相比,“精准”体现在哪里?技术壁垒是什么?
肖传兴:菌群移植技术至今可以分为四个时代。1.0 时代要追溯到1700多年前东晋葛洪的《肘后备急方》,其中记载的“黄龙汤”就是最早的雏形,完全依赖于经验。
2.0时代是标准化工艺的起步。大约在2012年前后,全球的临床研究者开始尝试使用标准化的流程和设备来处理菌群,实现了从无到有的突破,菌群移植(FMT)开始作为一种标准化的医疗技术被探索 。这两个时代的迭代主要集中在制备工艺上,但忽略了最核心的问题:供体和受体的个体差异性。
目前,我们所处的是菌群移植3.0时代,即精准菌群移植(PMT)。 PMT不再是“工艺思维”,而是“临床思维”。“供体-受体精准配型技术”,通过包含基因组学、代谢组学等在内的算法模型,为每一位患者从庞大菌库中匹配最适合他的“个性化”菌群 。
简单来说,之前的移植是“有什么菌,就移什么菌”,而PMT是“患者缺什么菌,我们就精准地补什么菌”,这可以直接提升疗效。以溃疡性结肠炎为例,传统方法的有效率约在40-50%,而通过我们的精准配型,有效率可以稳定在80%以上。
菌群移植的下一个时代,则是将其作为“活菌药物”(LBP)进行开发,目标是拿到药监局的IND批件,实现从“技术”到“药品”的跨越 。
36氪:实现精准匹配的前提,是需要一个规模巨大且足够多样化的菌群库。承葛在这方面是如何布局的?这是否构成了核心壁垒?
肖传兴:菌库正是我们的核心壁垒之一。中国地域辽阔,饮食习惯差异巨大,“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肠道菌群也完全不同。内蒙吃牛羊肉的和厦门吃海鲜的,菌群结构天差地别。你不能把“海鲜菌”移植给一个需要消化牛羊肉的人。
因此,我们成立了“中华菌库联盟”,在全国建立了13座菌群库,覆盖了从华南到东北、从沿海到新疆的广大区域,以确保能为不同地区的患者找到最匹配的本土化菌群。
建立菌群库的壁垒非常高。首先是资金壁垒,每一座都是GMP级别的生产基地,建设和运营成本都是千万级的。其次是标准壁垒,从菌库的建设规范、样本采集、制备技术到质量控制,全套行业标准都需要探索制定,很多标准由我们牵头制定,这些标准都可以在国家标准网上查到。
36氪:在商业化层面,承葛生物的市场策略是怎样的?目前在医疗机构的准入和推广中还存在哪些挑战?
肖传兴:我们的定位始终是一个平台型企业,坚持做To B业务。我们专注于技术研发、菌株生产和供应链管理,持续优化产品质量和技术,然后通过赋能代理商、渠道商等B端客户去进行市场推广。
在医院准入方面,挑战依然存在。首先是医生教育,消化科的医生对我们的技术认知度较高,但其他科室的医生还需要一个接受和了解的过程。其次,入院流程也比较特殊。它不像药品进药剂科、器械进设备科那样有成熟的路径。菌群移植作为一项医疗新技术,归属医务科管理,我们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去做市场教育。
至于价格,目前在医院单次治疗的费用大约在8000-12000元,一个疗程(通常三次)在3万元左右,属于纯自费项目。我们已经开始与商业保险合作。
36氪:承葛生物2024年销售额在2亿以上,现金流非常充裕。那么最新一轮融资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肖传兴: 我们自身的利润完全可以覆盖包括活菌药物管线在内的研发成本。所以,这是一次战略性融资。
投资方金阖资本是金域医学旗下的产业基金。金域在全国有数万家医院的准入渠道,而我们的菌群基因检测样本量是全国最大的。这次股权投资合作,可以极大地加速我们检测业务在全国医院的铺开,实现产业资源协同。
36氪:您如何看待菌群移植技术未来的市场规模?
肖传兴: 我认为菌群移植行业才刚刚开始萌芽,可能只释放了不到5%的潜力。该技术最大的特点是安全且普适,一项技术获批进入医院,就可以应用到全院所有科室。目前医学指南中提到与菌群相关的病种有85个,这意味着它就像是85款药的集合体。这还仅仅是严肃医疗市场,大健康市场的想象空间更大。我们保守估计这是一个千亿级的市场,但要达到这个规模,还需要漫长的市场教育过程。
36氪:承葛生物的核心团队稳定,很多高管履历出色。您认为凝聚团队的核心是什么?
肖传兴:我最骄傲的就是我的团队。从创业至今,核心高管团队只进不出。这里面,利益保障是基础。我给的不是期权,是实打实的股权,并且有明确的规则,大家都很认可。
但更根本的,是使命感。什么样的人吸引什么样的人。我当初放弃医生工作出来创业,是被救助自闭症儿童的故事所感召。我吸引来的这群伙伴,也都是认同这个使命的人。比如我们智药事业部的CEO,他是一位海归博士,我跟他说:“你做别的研究,可能一辈子都停留在环境领域;但跟着我,我们可以一起救死扶伤。”
我们还有很多高管,之前在阿里、同程、大型跨国药企,之前年薪百万,但都愿意加入我们。这件事有巨大价值和社会意义,大家相信的,不仅仅是我个人,更是相信我们共同选择的事业,它的远期回报一定是巨大的。
36氪:公司名字“承葛生物”有什么特殊渊源吗?
肖传兴:这个名字源于东晋时期的医学家葛洪和他所著的《肘后备急方》。这本书里记载了用“粪汁”治疗急症的药方,这是菌群移植最早的雏形。巧的是,屠呦呦先生发现青蒿素的灵感,也同样来源于这本书。所以我们常说,菌群移植和青蒿素“同根同源”。
“承葛”,就是“传承葛洪之精华,守正医学之创新”。这个名字时刻提醒着我们,我们做的是一件有历史传承、又能开创未来的事情。
来源:36氪
上海市国资委党委围绕加密货币与稳定币发展趋势及应对策略召开中心组学习会
发布时间:2025-07-11 08:58:42
10日,上海市国资委党委召开中心组学习会。上海市国资委党委书记、主任贺青主持会议并讲话。贺青指出,要全面贯彻落实十二届市委七次全会精神,坚持创新驱动,保持对新兴技术的敏锐感知,加强对数字货币的研究探索。坚持产数融合,探索区块链技术在跨境贸易、供应链金融、资产数字化等领域的运用。坚持奋发有为,提高战略敏捷、战略主动的能力,进一步推动科技、金融、产业深度融合,更好发挥国资国企在科技创新、产业控制、安全支撑的重要作用,为上海“五个中心”建设作出新的更大贡献。(证券时报)
来源:36氪
两市融资余额增加46.99亿元
发布时间:2025-07-11 08:50:45
36氪获悉,截至7月10日,上交所融资余额报9356.91亿元,较前一交易日增加27.31亿元;深交所融资余额报9188.24亿元,较前一交易日增加19.68亿元;两市合计18545.15亿元,较前一交易日增加46.99亿元。
来源:36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