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 SU7 发生涉及智驾的致命车祸
上周六晚上 10 点左右,一辆小米 SU7 轿车以每小时 100 公里的速度,撞上了一条高速公路上的混凝土护栏,随后发生的火灾导致车上三名大学生死亡。小米通过其官方微博账号证实,事故发生前车辆处于 NOA 智能辅助驾驶状态。事发路段因施工修缮,用路障封闭自车道、改道至逆向车道。车辆检测出障碍物后发出提醒并开始减速。随后驾驶员接管车辆进入人驾状态,持续减速并操控车辆转向,随后车辆与隔离带水泥桩发生碰撞,碰撞前系统最后可以确认的时速约为 97km/h。小米 CEO 雷军在自己的微博账号上发文,向死者家属表示哀悼,表示“将持续配合警方调查,跟进事情处理的进展,并尽最大努力回应家属和社会关心的问题”。
- 发布:2025-04-02 14:27:14
Mozilla 准备推出付费版 Thunderbird Pro
自由软件邮件客户端 Thunderbird 面临来自 Gmail 和 Office365 等强大对手的竞争,它们既提供了邮件服务又提供客户端,要吸引用户离开这些私有平台,Thunderbird 需要提供一套替代服务。这就是 Thunderbird Pro 付费服务的目的。Thunderbird Pro 包括了:邮件服务 Thundermail,其域名将是 Thundermail.com 或 tb.pro;日程安排工具 Appointment;文件共享工具 Thunderbird Send(源自 Firefox Send);与 Flower AI 合作提供 AI 辅助邮件助手 Assist,鉴于部分用户对 AI 的敏感性,该功能是可选使用。Thunderbird Pro 将免费提供给长期的社区贡献者,其他用户则需要付费使用。Mozilla 董事总经理 Ryan Sipes 表示,一旦用户群足够大,服务能持续下去,那么他们将会开放有限制的免费套餐,比如较小的文件共享存储空间,等等。
- 发布:2025-04-02 15:17:33
现代"梦想之车"电动小钢炮Insteroid EV首发,比亚迪海外市场翻倍增长,欧洲市场将迎"海鸥"登陆|海外日报
发布时间:2025-04-02 14:25:24
蔚来ET9(来源:ElectricCarsReport)
文 | 陈昱竹 编辑 | 张博文
蔚来ET9(来源:ElectricCarsReport)
要点:
2025年3月及第一季度,中国高端电动车品牌蔚来和理想汽车公布了交付数据。蔚来在3月交付15,039辆,同比增长26.7%,其中蔚来品牌10,219辆,乐道品牌4,820辆;第一季度累计交付42,094辆,同比增长40.1%,历史累计交付量达713,658辆。蔚来在3月底开始交付旗舰车型ET9,定位高端智能电动车市场。理想汽车在3月交付36,674辆,同比增长26.5%,第一季度累计交付92,864辆,同比增长15.5%,历史累计交付量突破1,226,736辆。理想汽车连续12个月成为中国20万人民币以上新能源市场销量冠军,L系列车型即将达成100万辆交付里程碑。理想MEGA Ultra已开放预订,并计划在上海车展发布升级信息。理想汽车还宣布开源智能车载系统Li Halo OS,并推动下一代自动驾驶架构MindVLA的应用。截至2025年3月底,理想汽车在全国150个城市拥有500家零售店,225个城市设有502个服务中心和授权钣喷中心,并运营2,045座超充站,配备11,038个充电桩。
观点:
蔚来和理想汽车在2025年第一季度均实现了显著增长,展现出中国高端电动车市场的强劲需求。蔚来通过ET9进一步巩固其技术旗舰地位,而理想汽车凭借L系列车型的持续热销和市场拓展,稳居高端新能源市场领先位置。理想汽车在充电网络和服务体系上的大规模布局,以及开源智能系统和自动驾驶技术的推进,凸显了其长期战略布局。随着新车型和技术的陆续发布,两家品牌在智能电动车领域的竞争将更加激烈,同时也将推动整个行业的技术创新和市场扩张。
起亚 EV9(来源:Electrek)
要点:
起亚汽车在美国乔治亚州工厂正式启动EV6和EV9电动车型的全规模生产,计划进一步扩大2025年在美电动车销量。2025年第一季度起亚在美销量近20万辆,同比增长10.7%,主要得益于SUV和新款K4车型需求增长。尽管EV9和EV6一季度销量分别下滑至3,756辆和3,373辆,但随着本土化生产推进,起亚预计电动车销量将加速增长。现代汽车集团在乔治亚州新建的Metaplant超级工厂即将投产,未来将为起亚、现代和捷尼赛思品牌提供50万辆电动及混动车型的年产能,首款起亚车型预计2026年投产,可能是对标特斯拉Model 3的EV4电动轿车。
观点:
起亚通过本土化生产战略和集团资源协同,正在北美市场构筑电动车竞争优势。乔治亚州工厂的产能释放将有效降低供应链成本,配合2021年品牌焕新积累的市场势能,起亚有望在竞争激烈的美国电动车市场实现突破。EV4等新车型的规划显示出起亚对细分市场的精准布局,但当前EV6和EV9的销量波动也反映出消费者对价格和产品力的严苛要求。随着现代集团整体电动化战略的推进,起亚或将凭借性价比优势在主流电动车市场占据重要席位。
Insteroid EV(来源:Electrek)
要点:
现代汽车在首尔"Night Garage Party"活动上正式发布"Dream Car"概念车Insteroid EV。这款由欧洲设计团队秘密打造的概念车基于小型电动SUV升级而来,融合"Inster"与"Steroid"命名,展现肌肉感设计。外观采用宽体轮拱、侧裙、尾翼等运动套件,内饰配备赛车桶椅、防滚架及可调式沉浸仪表盘。该车继承IONIQ 5 N的漂移模式和专属声浪系统,强调驾驶乐趣。现代表示Insteroid EV是量产车系演进的探索,将于4月3日首尔车展首发,并登陆欧亚多地车展。目前现代已在英国推出Inster EV Cross量产版(起价28,745英镑),2025年将登陆中南美、亚太及中东市场。
观点:
现代通过Insteroid EV概念车再次展现其对电动性能车的创新追求,将"驾驶乐趣"作为电动化时代的新卖点。这款融合赛道基因与未来设计的概念作品,既是对现有Inster EV车系的性能延展,也暗示品牌可能推出更高性能电动车型的战略布局。从IONIQ 5 N到Insteroid EV,现代正在构建差异化的电动性能产品矩阵,其"可玩性"设计理念或将成为对抗特斯拉等竞争对手的重要突破口。不过概念车量产可能性尚未明确,其设计元素更可能逐步下放至后续量产车型。
沃克斯豪尔汽车(来源:ElectricCarsReport)
英国自2025年4月1日起取消电动车免税政策,实施新的车辆消费税(VED)制度:所有电动车首年缴纳10英镑税费,次年起按195英镑标准费率征收;售价超4万英镑的车辆还需缴纳5年豪车附加费(每年425英镑)。
沃克斯豪尔宣布全系电动车定价均低于该门槛,为车主节省2125英镑税费。该公司指出,4万英镑门槛自2017年未随通胀调整(现应约5.2万英镑),而英国电动车均价已达4.8万英镑,该政策实际上惩罚了中端电动车消费者,与推动电动化转型的目标相矛盾。目前沃克斯豪尔已实现全系车型电动化,比英国2035年燃油车禁售计划提前十年完成布局,但新税制可能延缓电动车的普及进程。
MAN卡车(来源:Electrek)
德法经济专家联合呼吁欧盟统一推进电动卡车发展,而非氢能卡车。报告指出:德法作为欧盟最大经济体,面临相似的货运脱碳挑战,两国跨境货运流量大且主要依赖柴油卡车(铁路仅能替代德国6%、法国2%的公路货运)。专家认为电池电动卡车(BET)是目前最成熟的市场化技术,建议政府资金优先用于建设主干道快充网络和私人充电站。
该立场获得德法经济专家委员会多数支持(德国氢能委员会成员Veronika Grimm除外)。行业实践也佐证这一判断:MAN卡车CEO公开质疑氢能卡车竞争力,沃尔沃、雷诺等厂商已积累数百万英里电动卡车运营数据,表明电动化已是明确技术路线。
比亚迪汽车(来源:Electrek)
2025年比亚迪迎来爆发式开局:第一季度新能源车销量突破100万辆(同比增长60%),其中纯电车型41.6万辆(+39%),插混车型56.9万辆(+76%)。3月单月海外销量达7.2万辆创纪录,前三月累计海外销售20.6万辆(同比激增110%),主力车型包括海鸥(海外版称Dolphin Mini)等平价电动车。公司正加速全球化布局,在欧洲推出海狮7等区域定制车型,并计划年底前投放海鸥欧洲版"Dolphin Surf"。
同时比亚迪持续拓展产品矩阵,上周发布仰望U7超豪华电动轿车(1287马力/2.9秒破百,售价87.7万元),结合皮卡、智能SUV等新品类全面覆盖市场。据标普预测,比亚迪欧洲销量今年将翻倍至18.6万辆,2029年有望突破40万辆。随着产品力提升和海外扩张,比亚迪2025年全球销量目标550万辆(海外80万辆),或将超越福特成为全球第四大车企。
制造业工厂(来源:Electrek)
国际清洁交通委员会(ICCT)最新报告警告:若美国撤销《通胀削减法案》(IRA),到2030年将导致13万个直接工作岗位消失(其中汽车制造3.06万、电池生产8.5万、充电基建1.42万),并引发31万个间接岗位流失。该法案自2022年实施以来已吸引1250亿美元电动汽车及电池产业投资,预计2026-2030年将净增11.8万个就业岗位。
受冲击最严重的将是密歇根(1.6万岗位)、得克萨斯和田纳西(各约1.3万)等新能源汽车制造中心州,这些地区恰是特朗普政策支持率最高的区域。报告指出,当前政府拟用25%进口关税替代IRA税收优惠的政策转向可能适得其反——企业已明确表示没有激励将撤资,这种"大棒"策略恐重创本土新能源产业。
沃尔沃 V90(来源:TopGear)
沃尔沃 V90(来源:TopGear)
这款自2016年上市至今的北欧豪华旅行车,虽在2023年曾短暂停产却又复归市场,现仅提供两种插电混动版本(2.0T发动机+后置电机,百公里加速4.8-5.5秒)。其核心竞争力在于优雅永恒的设计语言和卓越的行驶质感——标配空气悬架的Ultra版本能完美过滤路面震动,5米修长车身在高速巡航时展现从容姿态,但弯道侧倾明显削弱驾驶乐趣。内饰延续斯堪的纳维亚简约美学,虽缺少竞品(如奥迪A6 Avant)的前卫科技配置,却以精良做工营造出独特静谧氛围。实用性方面,受溜背造型影响,后备箱容积略逊于德系三强,但巧妙设计弥补了空间劣势。
沃尔沃 V90(来源:TopGear)
V90如同移动的北欧客厅,能以"阳光躺椅"般的舒缓体验化解英国复杂路况的压力,尽管车机系统稍显过时、混动系统仍有优化空间,但其整体平衡性仍使之成为抗衡BBA的独特选择。
封面来源 | ElectricCarsReport
来源:36氪
德勤中国:一季度香港IPO融资额同比上升287%
发布时间:2025-04-02 14:57:53
德勤中国华南区主管合伙人欧振兴在记者会上表示,今年一季度港交所录得融资额182亿港元,同比上升287%;完成15宗IPO。一季度,港交所集资额排名为全球第四,前三名分别为纳斯达克、纽交所及东京证券交易所。截至3月底,港交所处理中申请上市个案104宗,同比升42%。德勤表示,维持港交所全年80只新股上市集资约1300至1500亿港元的预测,新股主要来自大型A股上市公司、内地龙头企业、中概股、中东及东盟国家公司等。(财联社)
来源:36氪
知情人士:立讯精密考虑在香港上市,至多融资30亿美元
发布时间:2025-04-02 14:54:49
据报道,三位知情人士称,立讯精密正考虑于今年在香港上市,成为最新一家寻求在香港上市的内地上市公司。立讯精密为苹果公司生产AirPods。知情人士称,立讯精密一直在与投行商讨在香港上市事宜,并且很快就会委任承销商,以启动上市进程,融资20亿美元至30亿美元。不过,知情人士也提醒称,立讯精密在香港上市的规模尚未最终确定,将取决于市场状况。(凤凰网)
来源:36氪
小鹏汽车发行首单汽车融资租赁“出表型”绿色债券通ABN
发布时间:2025-04-02 14:50:44
近日,小鹏汽车宣布成功发行“小鹏融资租赁2025年第一期绿色定向资产支持票据(债券通)”,发行总规模达8.95亿元。该项目是国内首单汽车融资租赁出表型绿色债券通ABN项目(USGAAP准则),项目严格遵循美国及香港会计准则,未设置主体增信,实现资产出表。据悉,本项目发起机构为小鹏汽车旗下广州小鹏汽车融资租赁有限公司。项目未设置外部增信,以小鹏租赁优质资产信用为基础,发行获得投资人积极认购。(证券时报)
来源:36氪
高盛:特朗普极化政策引发全球抵制,美国经济损失或高达830亿美元
发布时间:2025-04-02 14:38:15
随着美国总统特朗普的贸易保护主义议程升级,其他国家的消费者正通过抵制美国产品和减少赴美旅游表达自己的不满,而这一趋势可能会影响美国的经济增长。高盛在周一发布的一份报告中估计,到2025年,外国抵制行为可能会导致美国国内生产总值(GDP)减少0.1%-0.3%,按目前27.7万亿美元的增长预期计算,经济损失将达到280亿-830亿美元。(新浪财经)
来源:36氪
“国泰君安君弘”公众号更名为“国泰海通君弘”,客户及业务迁移加速推进
发布时间:2025-04-02 14:36:26
“国泰君安君弘”微信公众号更名为“国泰海通君弘”,账号认证主体仍为“国泰君安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在此之前,3月31日,“国泰君安证券机构服务”微信号也更名为“国泰海通专业投资者服务平台”,标志着国泰君安与海通证券客户及业务迁移合并正在加速推进。(上证报)
来源:36氪
多元金融概念局部异动,电投产融涨停
发布时间:2025-04-02 14:31:38
36氪获悉,截至发稿,多元金融概念局部异动,电投产融涨停,新力金融、中粮资本、渤海租赁、建元信托等跟涨。
来源:36氪
微软CTO预判:未来一年AI智能体记忆能力将有重大突破
发布时间:2025-04-02 14:28:01
当地时间3月31日播出的一档节目中,微软CTO凯文·斯科特预言,“未来一年,AI智能体最大的缺陷——记忆能力将实现重大突破,它与人类的交互模式将发生显著变化。”(澎湃)
来源:36氪
阿里通义千问登顶全球开源模型榜首
发布时间:2025-04-02 14:21:54
36氪获悉,4月2日,全球最大的AI开源社区Hugging Face更新了大模型榜单,阿里通义千问近期开源的端到端全模态大模型Qwen2.5-Omni登上总榜榜首,DeepSeek-V3-0324和群核的SpatialLM-Llama-1B紧随其后。据了解,阿里至今已向全球开源200多款模型,千问衍生模型数量已突破10万,超越美国Llama系列,成为全球最大的开源模型族群。
来源:36氪
天然橡胶商业收储机制建设座谈会召开,建立商业收储机制已成行业发展迫切需求
发布时间:2025-04-02 14:07:22
今日,市场流传出一份《关于召开天然橡胶商业收储机制建设座谈会的函》。通知显示,为贯彻落实国家物资储备体系改革部署,探索市场化、多元化收储模式,中国天然橡胶协会拟于2025年4月2日在上海召开天然橡胶商业收储机制建设座谈会。记者独家获悉,此次会议通知属实,天然橡胶商业收储机制建设座谈会今日召开,但参与单位属于定向邀请,且会议具体内容目前处于保密阶段。据了解,本次会议将围绕商业收储规模的动态调节机制、企业协同储备模式的构建及相关政策支持等核心议题展开深入研讨。(证券时报)
来源:36氪
涂鸦智能前CFO加入明星硬件公司xTool,后者营收已超20亿|硬氪独家
发布时间:2025-04-02 13:39:54
作者 | 林晴晴
编辑 | 袁斯来 杨轩
硬氪从多个独立信源独家获悉,涂鸦智能前CFO刘尧已加入深圳激光雕刻机创业公司xTool,负责财务及部分经营工作。
xTool品牌成立于2021年,母公司为创客工场Makeblock。xTool主要产品为激光雕刻机、激光切割机等,用于个人创造、教育、工业等领域。创始人王建军是85后,2010年从西北工业大学飞行器设计专业毕业,南下深圳,鲜少曝光在公共视线中。
EqualOcean曾报道,xTool 2023年营收超过10亿元。而根据多个信源,硬氪了解到,2024年,xTool营收在20亿到30亿元之间。
截至发稿,xTool未对此消息作出回应。
刘尧曾担任瑞士银行投行部执行董事,完成过逾百亿美元投融资项目。根据涂鸦智能公告,刘尧2019年5月起在涂鸦智能担任高级副总裁及首席财务官,负责资本市场、投资、财务、法务及内部控制、战略分析及规划。2021年,涂鸦智能在纽交所上市,成为“IoT云平台上市第一股”。2022年7月,涂鸦智能又在香港联交所主板完成双重上市。2024年8月,刘尧因个人原因离开涂鸦智能。
一位投资人对硬氪表示:“刘尧有一个长板就是战略和募资,毕竟在瑞士银行待过,格局大。”
和创始人风格一致,xTool也常年保持低调,属于深圳典型的“不差钱”的硬件公司。
但它也经历过一段波折。2013年,王建军成立创客工场Makeblock,主攻STEAM教育,推出的主要是教育机器人和创客工具,曾在2015年至2018年四年间先后拿到了红杉中国、深创投等机构累计超10亿元的融资。2021年,因为教育业务放缓,公司成立了xTool品牌,开始转型消费级激光雕刻机和3D打印。
xTool最早做工业级激光设备,后来转型C端。因为有Makeblock的供应链、海外营销渠道积累,xTool很快成为细分品类的头部品牌。其独立站月访问量达到超200万次。其爆款产品xTool M1在2021年的众筹金额超过260万美元,位居当年平台激光类众筹金额TOP1。xTool最新的服装印花机在kickstarter上已经众筹近500万美元(截止4月1日)。
激光雕刻机在国内较为小众,但在海外市场已经热门几年。随着全球DIY风潮的兴起和家用数控设备需求的增加,这个市场在疫情期间迅速膨胀。据QYR报告统计,2023年全球激光雕刻机市场规模达到6.58亿美元,预计到2030年,全球激光雕刻机市场规模将达到18.8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CAGR)为14.67%。
xTool的迅猛增长背后是海外DIY赛道的广阔需求。但现在这个行业也开始拥挤,目前,xTool为绝对头部,但还有Flux、Snapmaker等新品牌。
xTool也在探索激光打印机之外的产品路径。根据天眼查信息,xTool作为投资方参与了深圳快造科技有限公司(Snapmaker)的B轮融资,后者主要做3D打印机。二者合作的产品也有谍照曝光,但尚未得到官方确认。
对于xTool来说,他们已经走到关键节点,必须上市获取更多弹药。在激光雕刻机领域,从体量上看,xTool目前还没有其他对手能抗衡,可以说此时是最好的上市窗口。
经验丰富的刘尧或许能让xTool完成最重要的一次进阶。正如刘尧接受巴伦周刊采访时说的那样:“再差的一年也有窗口,只是稍纵即逝”。
36氪制图
36氪制图
来源:36氪
为让名创优品叶国富搞潮玩,做了很完整的商业计划书 | 对话TOP TOY孙元文
发布时间:2025-04-02 10:53:18
作者 | 李小霞
访谈 |李小霞 杨轩
编辑 | 乔芊
三月的主角是潮玩。
泡泡玛特发布财报,营收首破100亿,利润大增180%多,市值创下2000多亿港元新高。
名创优品旗下潮玩品牌TOP TOY在上海核心地段南京路开出了全球首家旗舰店,与此同时,宣布启动全球化战略升级,目标未来五年覆盖全球100个国家核心商圈,开设超1000家门店。
全球首家旗舰店
名创优品集团创始人叶国富说,文化消费、文化出海是名创优品和TOP TOY的方向。
作为后来者,TOP TOY在泡泡玛特上市的第二天才开出第一家门店,四五年过去,势能初显:去年营收9.8亿元,同比增长45%,并实现全年盈利;门店数量也由148家增加至276家。
出海方面,TOP TOY目前已经在马来西亚、印尼、泰国等东南亚国家开出5家店铺。未来,计划海外销售占比超50%。
在潮玩的擂台上竞技,难免被比较,当被提问:“怎么和泡泡玛特竞争?”
TOP TOY创始人孙元文告诉36氪未来消费,他并没有把泡泡玛特当作对手,两家公司踏入的是不同的河流——泡泡玛特做的是自有IP,而TOP TOY选择的则是大IP的二次创作。
TOP TOY也曾试过走泡泡玛特的路径,开发自有IP,结果却“亏得不像样”,最好的红利期已经过去,他们需要探寻新的出口。
“当时另一个相对蓝海的市场是,大IP的盲盒市场非常大,但这一块没有头部公司出现。结合自身优势和效率考虑,我们就果断切入了这个赛道,去做头部大IP的二创。”
在他看来,自有IP能不能火,充满了玄学,而大IP基于经营时间与用户基础,拥有更多的确定性。在这种确定性下,TOP TOY的第一目标是成为一个全球品牌,而实现方式,就是像母公司名创优品一样,把店铺开到全世界。
以下为36氪与孙元文对话部分:
TOP TOY 创始人孙元文
36氪:你们开第一家店时正赶上泡泡玛特刚上市,其道路也被验证,那时候你们没想过复制这条道路?
孙元文:我们第一年也做了自己的IP,就亏得不像样,我们当时确实没有能力,也缺乏定力去做自有IP。
过去两三年我们开了很多店,也做过很多IP,觉得必须要找到一条适合自己的路,也发现了大IP的二创这件事能走通。
所以我不是说泡泡玛特模式不好,而是希望我们发挥自己的优势和思路,而不是完全跟随去做一些事情。
36氪:做自己的IP亏得不像样,是因为卖不出去,还是开发成本太高?
孙元文:都有,开发成本巨高,而且没有精细化地去打磨产品,也没有专业的团队去孵化和运营,卖不出去也是真的。
当时格局已经定了,几家自有IP公司的用户,都在疯狂追那几个IP了。所以想把新IP推火,意味着要花费巨额的营销费用、成本,等待的周期可能也要很长。
但当时另一个相对蓝海的市场是,大IP的盲盒市场还是非常大的,但是这一块没有头部公司出现。结合自身优势和效率考虑,我们就果断切入了这个赛道,去做头部大IP的二创。
36氪:TOP TOY重心是做大IP的二创,包括迪士尼、三丽鸥这些,授权成本会不会很高?
孙元文:首先大IP方的商务条件都是公开透明的,不会因人下菜,而是看你有没有足够的实力做这件事情,版权方看重两方面,一是被授权方对IP的产品研发和运营能力,二是开发的产品的走量能力,即在市场上是否有足够的圈层扩散影响。一个很弱的公司,钱给再多,迪士尼可能也不会授权给你,因为会担心你没有能力经营这个品类。我们过去几年证明了自己有经营这些品类的能力。
36氪:大IP二创产品卖得好,基于你们差异化的运营或开发,还是基于这个大IP本身的影响力?
孙元文:我们认为IP的独特性不是很重要,但IP的独特设计很重要,所以我们拿大IP都是自己二创。IP授权以后,基本不用他原始的图库,而是全部重新设计画图。
再就是我们最理解消费者,用消费者最接受的方式把IP二创出来,这是我们的逻辑。
36氪:IP独特性如果不重要,为什么大家都争相去签大IP?
孙元文:是因为大IP背后有足够的用户基础,有足够的应用和确定性,这和IP的独特性是两个逻辑。
正是因为独特性不重要,大家才会争相签。我们不是签大IP的独家权,可能很多人做这个IP,但我们开发这个IP的过程中,有自己的渠道、设计、供应链来支撑把这个IP做得最好。
举个例子,在草原上,我们不要去做那只狮子,我们要做跑得最快的羚羊,大家都在做这个IP,我要做得最好。这更适合我们现阶段的发展。
当然,IP的独立性就是另一条路了,泡泡玛特一直在讲这个故事。
36氪:你们做到最好了吗?
孙元文:过去两三年验证了我们卖得很好,并且靠着这条路子扭亏为盈。
36氪:有没有总结出一些方法论?
孙元文:我们有大量的数据库以及人群画像,也有自己稳定的客源,这可能是我们相比其他工作室或品牌方更有优势的地方。
36氪:这些泡泡玛特也有。
孙元文:他有啊,所以他目前各方面是比较完美的。就像之前说的,泡泡玛特更聚焦于做自己的IP,如果我们选择跟随策略的话,可能差异化就不够。
36氪:怎么能把新IP推火?
孙元文:自有IP是一个绝对的玄学,需要有足够的原创设计去孵化运营,去市面上跑测,这些投入非常大,但不确定性太大了,而我们希望追求一些更确定性的东西。
36氪:大IP二创能不能火有玄学吗?
孙元文:这个比较有确定性。因为迪士尼、三丽鸥已经经营那么多年了。新品类出现的时候,存在机会窗口,只是谁先做的问题。没有太多人去做这些成熟IP的新品类,我们第一个做了,就吃到了第一波红利。
36氪:刚开始做自有IP时,叶国富有参与到决策吗?
孙元文:他都是全程参与的,决策是我们共同做出来的。当时我们刚入行(潮玩),总得做一些尝试。
36氪:你们入局潮玩的时候,有没有受到泡泡玛特上市的影响?
孙元文:我们开第一家店要准备半年到一年。那会盲盒、手办都是一个小赛道,我去提案说,作为90后,没见过周围不喜欢手办的,但市场相对空白,就想开一个店,当时盲盒我们也有在做。泡泡玛特上市瞬间就把这个市场引爆了,我们没有想过会这样。
36氪:那没有一个突出的样本去做参照,你怎么说服叶国富?
孙元文:我做了一个很完整的BP(商业计划书),去“骗钱”总得有个东西(笑)。
36氪:当时他有怀疑吗?
孙元文:他最大的疑惑这是一个大的赛道,还是一个小生意。当时看显然是一个很小的生意,当时商业计划书里我都没有列出泡泡玛特,更多是参考了万代这些日本的玩具店。因为当时提案时候,泡泡玛特还没上市,且不到100家店,名创优品在中国已经3000家店了,在当时叶总看来,可能是小体量的品牌,后来突然上市后,大家就觉得盲盒这么厉害。所以这个行业包括我们,也挺感谢泡泡玛特的。
36氪:泡泡玛特上市后的表现对你们有带来一些启发或刺激吗?
孙元文:启发就是盲盒真的会是一个大品类,所以当时加重了盲盒的销售比例和卖场占有率。
当时,我们是最先知道盲盒会是一个大品类的公司。因为他上市第二天,我们开的第一家店,盲盒不多,手办、雕像,还有一些其他的品类占比挺高。但后面我们就觉得,盲盒可能会是潮玩的核心品。
36氪:你21年时说,你们自营产品和外采产品是三七开,现在呢?
孙元文:现在是五五开了,未来要七三开了。30%提供多样性,我们希望为市场上优秀的公司不断探索新品类和新IP的机会,与他们产生链接,而不是一味闭门造车,不然这个行业不会做得很大。
「注:自营产品指TOPTOY自己开发设计的产品(包括授权的大IP二创,以及他们原创的自有IP产品),外采就是把别的潮玩品牌的产品拿过来在店里售卖。」
36氪:从三七开到七三开,为什么外采的越来越少了?
孙元文:我们必须要追求一个好的财务数字指标。我们会最大化去赋能一些有价值的原创IP、国产IP以及有创新能力的工作室,是从消费者需求出发的,但纯外采就会陷入同质化竞争,所以从公司角度来说,如果不能吸引消费者到店里来,那我这个品牌就死掉了。
36氪:所以赚钱会是第一目标吗?
孙元文:不算,第一目标是建立全球品牌的认知,去全世界最好的100个商场开100个店。
我们现在依然在投入,并不care是10%还是15%的利润,但不能不赚钱,作为上市公司主体一部分,要对股东交代。我们第一目标肯定不是赚钱,但不赚钱的公司确实是不行的。
36氪:这是叶国富的要求?
孙元文:没有。是我对一个企业的理解。你不赚钱,公司你就不能再投资;你不赚钱怎么去开100个店?你总不能老是说我们有钱,集团已经养了你四五年了,不能老是靠别人养,太没尊严了。所以我们现在有自己的现金流,有自己的盈利。
36氪:开店成本很高,怎么确定模型能跑通?
孙元文:我们现在的规模足够cover成本,当然经历过由小变大的过程。第一年的时候,坦白来说成本确实高,因为我们的店太少了。现在那口气儿已经喘过来了,规模已经接近300家店,去年营收近10亿了。接下来会可能边际成本会越来越少,这是个好现象。
36氪:你之前说过你们优势和劣势都非常明显?
孙元文:优势是开店能力、供应链能力,在这两个能力上我们与泡泡玛特不相上下,甚至在全球开店能力上我们更好一些,因为集团有过很多年的出海经验。
我们的劣势就是没有先发优势以及强有力的自有IP,泡泡玛特确实是这个行业里的头部公司,另外他手里的品牌资产也比我们强。
但我觉得人家是做了15年的公司,我们才做了四年,这很公平。如果站到五到十年周期上,我们会不断弥补短板。
36氪:你们现在会把谁当作竞争对手?
孙元文:我们其实真的没有把谁当竞争对手。
36氪:但你们发布会一直在提泡泡玛特。
孙元文:大家关心,我总不能不说。泡泡玛特其实也不是我们竞争对手,我特别喜欢把店和他开在一起,来共同做大这个市场。我们也期待第三品牌、第四品牌的出现,这样才能证明潮玩是一个足够大的赛道。
泡泡玛特像IOS闭环系统,所有的东西都是自己的,我们更像安卓搭建一个平台,容纳别人的产品、IP。
36氪:当TOP TOY的毛绒或盲盒和泡泡玛特的放在一起,消费者必须买你们的一个理由是什么?
孙元文:其实不能这么说,我们的品类更像粉丝经济,就像你是王一博的粉丝,就不会买肖战的演唱会,各有各的粉丝,你喜欢迪士尼、三丽鸥就买我,喜欢LABUBU毛绒玩具就买他的。
逻辑是我本身就喜欢这个IP,我就买这个IP的产品,这个产品好我就支持,不好我就骂。
36氪:粉丝经济也有王一博和周杰伦之分。
孙元文:所以和IP一样。IP生命周期也是红了多少年的问题,周杰伦红了20年,王一博现在红了七八年。但红的方式不一样,就像有些IP靠内容、有些靠设计,大家红的方式不一样而已。要抓住最适合的一个特征来传达IP的气质。
36氪:怎么在IP开发上确定这些气质?
孙元文:所以我们是直接接触消费者,会把很多用户信息收集起来,综合最大公约数的情绪。
36氪:未来1到3年,你们最重要的事儿是什么?以及你们对同行最大的好奇是什么?
孙元文:最重要的事儿是开店和产品研发,不断签IP、不断设计、不断跟用户交流、不断尝试各种新品类。先种下一颗种子你才能长树,总不能连种子都不种,突然有一天,说别人家的树长得怎么这么好。这个种子可能发不了芽,也可能会长成小幼苗,抑或长成一棵树前就中途死掉了,但也有可能长大了。
对同行最好奇的是接下来的新品类是什么。
36氪:泡泡玛特和TOP TOY会有共同的烦恼吗?
孙元文:担心消费者不喜欢潮玩,对于品类厌倦。为什么这几年运动品牌好,因为大众开始运动了,将来大家不愿意运动了呢?未来消费者会不会不玩潮玩了,这是我们共同面对的问题。
来源:36氪
小米汽车事故背后:耀眼的智驾,仓促的2秒钟
发布时间:2025-04-01 22:46:29
3月29日,安徽铜陵市发生了一起严重的交通事故。一辆小米SU7撞上水泥护栏后,发生起火,车内三名乘员不幸身亡,事故车被烧至白车身裸露。
4月1日,小米官方确认了此次事故,并公布了事故车辆当时的部分行车状态。
据小米声明,事故发生前,车辆处于NOA智能辅助驾驶状态,时速为116km/h。事发路段因施工,有路障封闭车道,改道至逆向车道行驶。NOA在行业中被称作领航辅助驾驶功能,可以自行控制车辆施行加减速,并变更车道,上下匝道。
根据小米公布的行车记录,在NOA发出障碍物提醒后,驾驶员在1秒后接管了车辆。但由于速度过高,驾驶员接管车辆后的3秒内,碰撞便发生了。碰撞前,事故车最后速度仍有97km/h。
3月30日,小米成立了专项工作组,积极配合警方完成取证、调查工作。事发地铜陵市交通运输局也成立了专门的工作组,正在对事故展开调查。
本次事故主角小米SU7,是近两年中国汽车市场现象级的爆款产品。上市一年卖出18.6万辆,目前因订单积压,最长交车时间更是长达一年之久。
小米创始人雷军也逐渐成为“车圈顶流”。无论发布会、行业论坛还是线下活动,雷军的一举一动几乎都会迅速登上热搜,他的创业精神打动了大量消费者。
雷军曾公开表示,SU7早期订单中,有30%都是盲订用户。没有看过摸过车,便决定购入。是消费者对小米与雷军的信任,支撑了数量庞大的订单。
而智能驾驶也是几年汽车行业的核心发展主题之一,新能源车龙头公司比亚迪刚刚掀起智驾平权运动,引发吉利、奇瑞等企业跟随,高速领航功能已经可以装在10万元不到的汽车上,为大量用户使用。
加上理想、 小鹏、蔚来、鸿蒙智行等以智能驾驶技术为旗帜的新造车公司,今年配备高速领航以上的汽车销量,将直奔千万量级而去,直接占到中国全年乘用车销量的一半之多。
顶流公司小米,加上汹涌的智热潮驾,这场事故已然引发全民关注,也将再次绷紧车企和消费者心中的行车安全之弦。
从小米公布的驾驶日志可以看到,事故发生前,这辆小米SU7的高速NOA功能开启,车速为116km/h。
系统曾对驾驶员进行轻度分心报警,以及一次手握方向盘的脱手预警。这种方向盘脱手报警后,驾驶员需重新将手握方向盘,报警才会消失。
在8分钟的正常行驶后,NOA突然发出“请注意前方有障碍”的提醒,并开始减速。
小米公布的事故车行驶日志
从系统发出障碍物提醒(22:44:24),到车辆发生碰撞(22:44:26-28),前后仅有两秒钟的时间。
在这两秒钟内,驾驶员快速接管了车辆,接管当时,车辆时速仍在100km/h以上。
驾驶员采取了向左打22度方向盘,刹车踏板开度31%。这似乎是仓促之下的应对。因为深度踩下刹车,踏板开合度一般在60%左右。转向角度过大,刹车力度不足,无法快速刹停车辆,还容易导致车辆失控,撞上周边障碍物。
有车企研发人士向36氪分析,在时速116km/h的背景下,方向盘的22度,对应的车轮转向角是巨大的。并且这辆小米SU7标准版为后驱车型,“高速急转向是很危险的行为,车辆在当下很可能失控,并开始打滑”。
事故车(图源网络)
从事故车图片看,车辆撞上水泥护栏的位置是副驾前方。
有业内人士向36氪分析,事故当时,水泥护栏位于两条车道的中界线,在驾驶员向左变道行驶途中,避让不及,车辆右前侧撞上水泥护栏,“这是一种偏置碰撞场景,现在也是车企的常规测试项目”。
小米在中保研的测试
2024年9月,中保研曾发布小米SU7的碰撞测试结果,其中便包括乘员侧正面25%的偏置碰撞测试场景(如上图所示)。测试结果表明,在64km/h的速度下遇见偏置碰撞,小米车内乘客并未受伤,获得了最优秀的G级评价。
而关于25%以及40%侧正面碰撞测试,国标要求的速度标准是56km/h。“这个事故中,车速太高了,最终碰撞的时速竟然有97km/h”,有业内人士向36氪表示,“几乎没有车能扛住这个车速下的撞击”。
车辆与水泥护栏发生碰撞后,发生了起火。从事故车照片看,车辆已被烧成灰烬。
有电池行业人士向36氪表示,小米在电池防护上的标准,比行业高不少,即便是磷酸铁锂电池,也在扩散热防护中采用了气凝胶隔热材料。不过,97km/h的高速撞击下,动力电池面临极大的变形撕裂风险。
“小米SU7标准版使用的是磷酸铁锂电池,微小碰撞下,磷酸铁锂电池只会冒烟并太不会起火。但如果内部电芯被撕裂,电解液泄漏,那么这场火便不可避免了”,业内人士向36氪表示。
“说白了,现在的电池包热防护设计,基本都是针对80公里时速以下,再高的速度,前舱的防撞要求将大幅增加,为了小概率场景, 去拉高整车成本,大部分车企都不会做。”
综合而言,小米SU7本次事故的直接原因,即车辆智能驾驶系统与驾驶员都未及时发现前方障碍物,也未留出充足时间避让。
智能驾驶,成为本次事故的重要讨论点之一。行业争相追逐的、车企推广普及的智能驾驶,似乎仍然没有能力处理此类复杂路况。
“夜晚、高速路、纯视觉、还是修路场景,难度其实不小。”
多位智能驾驶行业人士告诉36氪,小米事故车辆的智能辅驾驶助遇到的场景,几乎是每个车企智驾团队都会遇到的挑战。
而小米事故车辆SU7标准版,搭载的只是入门级的智驾方案。
硬件上,包括1颗英伟达Orin N芯片,AI算力为84TOPS,无激光雷达,全车的智驾感知由1个毫米波雷达、11个摄像头、12个超声波雷达来实现;软件算法由小米汽车自研,具备高领航辅助驾驶等能力。
有行业人士向36氪汽车介绍,在纯视觉智驾感知环节,前几年由特斯拉带火的BEV感知(鸟瞰图)+OCC(占据网络)等技术,是行业比较常见的感知方案。
该人士表示,在高速道路上,BEV能检测距离往往就100米左右,而实际上,超过60米车就看得的不是很准了。“如果以100km/h行驶,智驾系统的反应时间基本也就3.6秒左右”。
“远距离的静止障碍物检测难度不小,有激光雷达肯定会更好,至少能更早看到障碍物。”
另一位智驾行业资深人士也表示,“如果是路况不好(比如光照、视野遮挡)的情况下,从100km/h到完全刹停是有一定技术难度的;但减速到比较低,如60km/h还是相对容易做到。”
小米SU7事故示意图
从小米公布的事故车行驶日志显示,从智驾系统发出障碍物提醒到碰撞发生,中间只有2秒时间。
除了发生碰撞的水泥护栏外,施工现场还摆放有引导车辆变道行驶的锥筒与水马,小米NOA识别到的障碍物有可能是其中的某一种。
根据行驶日志推算,小米NOA发出提醒时,车辆距离障碍物的距离有可能在60-130米间。
但在辅助人类驾驶过程中,即便智驾系统反应不够及时,车企往往还有另一重保证——自动紧急制动,俗称“AEB”。
“即使AEB没有刹停,100米的检测范围内,AEB是足够减速到30-40km/h的。”有行业人士对36氪表示,不过从事发时97km/h的速度来看,AEB很可能没有实际生效。
而此前,小米汽车曾公布过自身测试结果,称能在135km/h下检测前方车道静止的故障车,并成功刹停。
小米发布会截图
然而有行业人士告诉36氪,不仅小米,其他车企同行的AEB能够生效场景范围也相当有限。例如面对一些水马、桩桶、护栏等路面静态障碍物,AEB往往无法生效。
36氪也在小米汽车的用户手册中查阅发现,小米列出的前向防碰撞辅助功能无法正常工作的场景中,就包括异形障碍物,如落石、侧卧行人、水马、动物等。
有智驾行业人士告诉36氪,尽管车企列明了一长串注意事项,“但其实只是一种免责声明。而用户在实际开车时,很难想起来什么场景下AEB能够生效。”
行业中,类似的“因为AEB不起作用而导致车辆剐蹭碰撞”的用户投诉和曝光并不少。有行业人士告诉36氪,智驾第一梯队车企的纯视觉方案,日常也能收到不少投诉工单,原因就是因为剐蹭了水马等路面障碍物。
换言之,即便被端到端、大模型等各种花哨的新技术名词笼罩,智能驾驶依然在犯一些低级错误,或者暴露出难以应对复杂路况的能力边界。
智驾普及,碰上了安全暗礁。
今年以来,车企掀起了一轮又一轮的智驾平权潮流,尽管智驾功能的软件迭代多数都是期货,但硬件先行抢占用户心智,已经成为车企们“看破不说破”的共谋。
在一些用户眼中,智能驾驶的酷炫科技迎合了先锋人士、年轻人的潮流,不用智驾的人士反而成了保守派。
据青岛广播电台《正在新闻》报道,小米SU7事故中驾驶车辆的女生曾多次告诉母亲,智驾“方便、安全”。
这位母亲曾告诫女儿,现在技术不完善,不能盲目相信,自己开才放心,“我说她以后一定会后悔;她还反驳我,说有各种(证明安全)的依据。”
事实上,智能驾驶的进化,远未到用户可以真正放开手脚安睡无虞的阶段。
即便是一位从事智驾工作多年的工程师也对36氪汽车表示:从来不敢在晚上开启智驾,因为他深知智驾系统目前的能力边界。
而广泛普通用户,其实更难以分辨车企不同智驾等级、不同芯片配置带来的能力差异,以及背后潜在的安全风险。
一位工程师告诉36氪,近期有推行智驾平权的车企,其销售门店的泊车演示失败案例就有百十来起,已经对销售的成交率产生负面影响,公司大量工程师也在为大面积交付的智驾系统,进行售后补漏工作,“有些工程师的头上,挂了20000多个问题待解决。”
智能驾驶的普及,势必将惠及消费者,用技术补足人类驾驶员的环境识别缺陷,响应能力,同时让司机可以短暂缓解驾驶疲劳。
但过度营销,乃至急功近利式的进行功能比拼,势必埋下安全隐患,甚至让企业自身驶入质量暗礁。
车企有理由、也有责任帮助用户清晰好认知智驾,而非沉浸在“遥遥领先”、“第一梯队”的标签与光环中。广大用户也需警醒的是,智驾虽然火热,但依旧是辅助人类驾驶的角色,行车安全的方向盘仍然掌握在自己手里。
对于小米汽乃至所有车企而言,虽然源源不断的汽车订单将其捧上了高位,但喧闹的流量可以载舟也能覆舟,尊重汽车产品与新技术的进化节奏,加强风险把控,如履薄冰,才能在汽车行业长远发展。
来源:36氪
永辉上海学习胖东来调改二店开业
发布时间:2025-04-02 13:57:12
36氪获悉,4月2日,永辉超市上海第二家“学习胖东来”自主调改店——浦江万达广场店焕新开业。作为闵行区首家调改门店,其以“环境焕新+商品升级+服务进阶+员工关怀”的崭新面貌登场,不仅是永辉全国调改版图的又一落子,更为上海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注入新动能。据了解,该店开业后,永辉全国调改门店数量将攀升至48家,预计在今年年中调改门店将达100家,全年达200家。
来源:36氪
美国股市创两年多来最差季度表现
发布时间:2025-04-02 13:52:48
受贸易紧张局势持续打压市场人气等多重因素影响,今年一季度美国股市创下两年多来最差季度表现。纽约股市纳斯达克综合指数一季度累计下跌10.4%,为2022年二季度以来最大单季跌幅;标准普尔500种股票指数一季度累计跌幅为4.6%,为2022年三季度以来表现最差的一个季度。(新华社)
来源:36氪
北京支持商业企业升级改造,单个项目补助金额最高500万元
发布时间:2025-04-02 13:47:46
36氪获悉,北京市商务局发布“关于征集2025年支持商场、商街、商圈品质提升项目的通知”,其中提到,北京对全市商场、商街、商圈品质提升项目将给予资金支持。其中,支持商业企业升级改造,单个项目最高补助金额500万元。
来源:36氪
涂鸦智能前CFO刘尧加入硬件公司xTool
发布时间:2025-04-02 13:41:31
36氪独家获悉,涂鸦智能前CFO刘尧已加入深圳激光雕刻机创业公司xTool,负责财务及部分经营工作。据了解,2024年,xTool营收在20亿到30亿元之间。截至发稿,xTool未对此消息作出回应。
来源:36氪
三大指数全线翻绿
发布时间:2025-04-02 13:39:50
36氪获悉,截至发稿,指数冲高回落,三大指数午后继续回落并翻绿,创业板指早盘一度涨近1%,贵金属、可控核聚变、军工等方向跌幅居前。
来源:36氪
鸿蒙智行:网传享界S9高速追尾事故不存在
发布时间:2025-04-02 13:39:02
36氪获悉,鸿蒙智行发言人微博发文称:网传“享界S9于广深沿江高速发生追尾事故”,鸿蒙智行已联系警方确认,无此次事故发生。针对恶意造谣、传谣的行为,我们已在第一时间报警,并将配合警方追究相应的法律责任。
来源:36氪
油气股震荡走低,和顺石油盘中跌停
发布时间:2025-04-02 13:36:07
36氪获悉,截至发稿,油气股震荡走低,和顺石油盘中跌停,海默科技、准油股份、潜能恒信、中国海油、惠博普等跌幅居前。
来源:36氪
宁德时代与中国石化合作,年内将建超500座换电站
发布时间:2025-04-02 13:29:20
宁德时代与中国石化签署合作框架协议。根据协议,双方将全面深化长期战略合作关系,以“产业合作+资本合作”的方式,携手构建全国换电网络生态和标准建设,统一管理运营换电资产,今年将建设不少于500座换电站,长期目标扩展至10000座。此外,双方还将基于宁德时代推出的巧克力换电、骐骥底盘换电解决方案,共同突破乘用车及重卡续航瓶颈。(财联社)
来源:36氪
抖音集团在深圳成立供应链管理公司,注册资本20亿
发布时间:2025-04-02 13:26:30
36氪获悉,天眼查App显示,4月2日,深圳盛盟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成立,法定代表人为陆婷,注册资本20亿人民币,经营范围包括供应链管理服务、计算机软硬件及辅助设备零售、电子产品销售、国内货物运输代理等。股东信息显示,该公司由抖音集团(香港)有限公司全资持股。
来源:36氪
湖南省首批境外旅客购物离境退税“即买即退”商店在长沙试运营
发布时间:2025-04-02 13:10:51
36氪获悉,湖南省首批境外旅客购物离境退税“即买即退”商店4月1日起在长沙国金中心正式试点运行。符合条件的境外旅客在税务机关已备案的离境退税商店消费后,携带商品、护照、退税申请单、信用卡、增值税发票,可直接在长沙国金中心集中退付点现场办理退税,退税款实时到账,真正实现“购物即享优惠、离境更添便利”。
来源:36氪
特斯拉欧洲销量锐减
发布时间:2025-04-02 13:07:17
欧洲多个市场的特斯拉电动汽车近期销量锐减。据报道,法国汽车制造商与销售商数据平台当天发布的数据显示,在法国整体电动汽车市场略有下滑的情况下,特斯拉电动汽车3月在法国的销量同比减少36.8%;瑞典相关数据显示,特斯拉3月在该国销量同比减少63.9%,今年第一季度销量同比减少55.2%;在丹麦,特斯拉第一季度销量同比减少56%。德国、英国和意大利3月销售数据将在未来几天内公布。数据显示,今年头两个月,特斯拉在欧盟的销量几乎减少了一半,目前仅占1.1%的市场份额。(新华社)
来源:36氪
小米客服回应:SU7电池双供应商随机装,事故车电池待查
发布时间:2025-04-02 12:51:35
小米SU7在高速公路上发生事故起火致车上3人遇难的事故引发关注。4月2日上午,小米汽车官网客服热线客服人员回应称,小米SU7分为标准版,Pro版以及Max版。其中标准版搭载的是弗迪刀片电池或宁德时代电池,“两种电池混装的,是随机安装的,车主在购车时不能选择。”前述客服人员补充道,Pro版以及Max版仅搭载宁德时代生产的电池。(澎湃)
来源:36氪
高盛称日元是对冲美国衰退和关税风险的首选工具
发布时间:2025-04-02 12:44:49
高盛预计,今年日元兑美元将攀升至140区间的低端,围绕美国增长和贸易关税的担忧将刺激对日元需求。其认为,如果美国经济衰退的风险增加,日元将是投资者最佳的货币对冲工具。(财联社)
来源:36氪
国海证券:人形机器人或进入量产元年,六维力矩传感器有望同步放量
发布时间:2025-04-02 12:31:55
36氪获悉, 国海证券发布研报称,人形机器人在特斯拉等行业龙头企业推动下,有望进入量产元年。作为人形机器人上的重要应用,六维力矩传感器及其原材料有望随着人形机器人大规模量产实现同步放量。考虑到六维力矩传感器及其原材料放量对化工行业的带动效应,维持基础化工行业“推荐”评级。
来源:36氪